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上海市民反映,位于浦东东方路蓝村路的劝思培训中心的五年级培训班,在招生之初,承诺优秀民办初中的高升学率,但等到推荐考试后,家长们却发现,考试似乎并不正规,也没有学生通过这个渠道考上了当初承诺的那些学校。
尽管监管部门尚未对此事盖棺定论,但诸多猫腻已然板上钉钉:比如人家确实组织过多场所谓民办中学小升初“特别考”,但事后几十位家长一交流,才发现似乎没人通过这种考试被“录取”;又比如每一期课程价格不菲,投入两三万元的家长也不在少数,但大多只拿到一张草草的收据,个别拿到发票的,盖章单位居然是“咨询公司”……
一家文化咨询公司,堂而皇之干着教育培训的事——地方的市场监督与教育监管部门,何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小升初教培市场的乱象,当然不是一两座城市的“专利”。有地方的调查显示,超半数的中小学生正在上课外辅导班;而另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家长中有1/3愿意为子女的上万元辅导费买单。刚需强烈、利润诱人、监管粗放,因此,靠信息不对称忽悠的培训机构,自然就风生水起。
小升初培训市场的火爆,利用的就是考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但培训市场完整的利益链条的形成,不得不说,有三种肇因在添油加醋:一是教培市场成了被权力监管遗忘的角落。随便注册一家咨询公司,只要不出小概率意外,就能靠教育培训闷声发财——如此潜规则,已成为“明秩序”。可是,家长永远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出事儿了就怪家长“遇人不淑”,显然颠倒了归因逻辑上的主次关系。监管小升初类教育培训究竟谁才是第一责任部门?这个问题的答案,眼下还混沌不明。
二是少数名校没有履行好信息透明的责任。试想,如果学校自身在招生操作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让更多家长有了解招生信息的权威渠道,何至于屡屡被培训机构钻空子?更令人忧虑的,是小升初培训中的所谓“占坑班”——个别社会培训机构宣传以所谓“点招”“占坑”“机构推荐”等特殊渠道绕开正常入学政策,通过低幼化培训、超纲培训等课外培训方式,开辟了一条升学“捷径”。这里的问题在于,少数名校究竟有无参与“坑位”输送行为?如果清白无虞,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为何不能及时利用官微等手段,将最新的招生政策告知于家长及社会?
此外,不知道起跑线在哪却又时刻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碰巧喝下了小升初培训机构熬出的那碗“鸡汤”,虽始终心存疑虑,却妄想花钱买个心安。加之培训机构熟谙社群经济的法门——QQ群、论坛、微信公众号轮番“洗脑”,煽情鼓动之外,再祭出一两个“明星学员”,这就是屡试不爽的“利用分子赚分母的钱”。一旦家长脑袋发热,也顾不得许多,于是,“横竖还能学到点”,似乎就成了掏钱的底线。
2016年初,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是基本原则。长远来看,做好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是缓释小升初培训乱象的根本;眼下而言,整肃市场并履行信息告知义务,是防止家长上当的不二法门。总之,各地小升初培训乱象可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究竟谁来管、又该怎么管,这些核心问题,是该有个明确说法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