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的一部热播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养父为了完成当年对老友(养子的生父)的承诺,私自更改了养子的高考志愿——由外语专业改为医学,面对养子的愤怒,这位养父理直气壮地表示“让你学医是你生父生前的心愿,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这不是脱离现实的“纯属虚构”,也不要以为“不是亲生的”才会这样,类似的事例在家庭教育中并不少见,而那句“都是为你好”,更是不少父母时常挂在嘴边的“金句”。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四川渠县一高中生小斯(化名)自杀事件,他自杀前留下遗书,“控诉”父母对自己的种种伤害,比如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或夹菜姿势不对都会挨打等,称“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小斯的父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确实对孩子管得很严,但“都是为他好”。
上述案例暴露出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痛点——家长以爱之名,行伤害孩子之实。当一手操办孩子的高考志愿时,当不经过商量就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时,当阻止孩子周末出去踢球、晚上参加同学聚会时……“都是为你好”总会出现在一些家长嘴边。今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是一幅漫画,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孩子的成绩由100分降到98分要挨罚,成绩由55分升到61分则给予奖励。对这幅漫画当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但如果要为其配画外音,“都是为你好”应当恰如其分。
“都是为你好”被一些人称作“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谎言”,“是对孩子进行亲情绑架”,等等。这么说当然有点过,但“都是为你好”这话本身的确经不起推敲,它背后的潜台词:其一,父母是爱你的,不会害你,对此你不能怀疑;其二,孩子你不行、不懂,要听父母的话,要服从。说到第一点,家长当然是爱子女的,但这并不代表家长“会爱”,明白“爱的艺术”;至于第二点,我们看不到亲子间的平等交流,而是家长以一种过来人甚至管理者的姿态对子女进行指导、约束。
“都是为你好”是一种强迫赠与式的爱,而当它出现时,往往意味着亲子间已有了矛盾冲突。如果它频频出现,作为一种信号,家长就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存在问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约87%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都与这种焦虑有关:过早、过多、过快地灌输知识;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过长占有孩子的玩耍时间;过密的言语和讲道理等。这些过度、异化的教育行为,很多时候恰恰是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出现的,而这又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了多少伤害?
“都是为你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颇能代表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事做派。很多时候,这与家长的身份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水平无关,也不能简单归因于个性、价值观差异,而更多地关乎文化传统和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在一些家长的潜意识中,当年父母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周围的亲朋好友似乎也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家长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这种思维是如此根深蒂固,这种爱又是如此错位、扭曲,它让家长感到焦虑不安,让子女感到沉重无奈。
家长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成人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体现家族文化传承影响的“隧道效应”还比较明显,而家长对此往往没有清楚的意识……《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点穴”的方式点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症结。家长们不妨“揽镜自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等到教育过度引发亲子冲突,不要等到教育焦虑给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再拿“都是为你好”做说辞,那既显得无力,又来得太迟。
(作者系本报记者)
吴杭民:少拍巴掌多“挑刺” 2014-01-17 |
肖 华:是“检讨”非“发言” 这个纠正很... 2014-04-28 |
田 径:咱们去巴西干什么 2014-06-20 |
真人秀不怕花字太多 2016-01-27 |
给爸妈做饭不如常回家看看 2016-02-03 |
带有抗争意味的青春岁月永远引人入胜? 2016-03-17 |
草原天路收费的远观与短视 2016-05-16 |
“冷漠号”车厢的反讽 2016-05-23 |
应正视奇葩论文暴露的问题 2016-05-26 |
“冷漠号”车厢的反讽 2016-05-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