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年前,四川泸州一位父亲“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的事件曾轰动全国。近日有媒体报道,20岁的女儿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而该父亲依然坚称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
不可否认,强调统一、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缺陷都不同,统一化教学需折中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以至于不少学生的个性容易受压抑。更兼被不断标签化、妖魔化的“应试”问题,学校教育在舆论场中相当被动。在家教育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伊利希在其著作《非学校化社会》中公然宣称学校是“邪恶的、反人文的机构”,这种思想显然迎合了不少对应试教育颇为抵触的人。在家教育是对学校教育针锋相对的挑战,它希望让学生脱离模式化的教学环境,让每个人都更自由、本真地掌握知识,从而保存求知的天然欲望。
然而现实中的在家教育,除了一些勉强算得上“成功”的例子,绝大部分均未实现“自由”“脱离模式化”的目标,更糟糕的是,不少在家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机械、刻板、无效率。事件中的父亲以自学二胡、绘画、物理、化学等经历为依据,为女儿设计了一份门类繁多、浅尝辄止的课程表,更荒唐的是,他要求女儿对不明所以的“生命磁场”进行研究。不论是在家教育还是在校教育,都需要遵循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必须始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逐渐掌握理论体系,最后通过实践检验、修正认识。事件之所以荒唐,不仅在于它漠视了学习的一般规律,还在于它为求速成而跌入神秘、反智的泥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些在家教育明明已出现严重问题,可父母或出于虚荣心、或因盲信在家教育优于学校教育,听任孩子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下渐行渐远,如果这不算悲剧,什么才是悲剧呢?
在家教育从来都不是克服教育弊端的万应灵药,相反,接受在家教育的孩子往往要承担揠苗助长的代价。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小时候便接受了其父精心设计的在家教育,他在非常年幼的情况下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阅读柏拉图等人的原著,十几岁开始系统学习经济学等,还发表了一篇论印度经济的论文。密尔接受的这一套教育在时下不少虎妈狼爸眼里想必堪称典范,然而密尔在成年后却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他发现自己不会流眼泪,对自然万物、人生百态无动于衷,智力的过早发展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渐成主流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它更综合地考虑了人类多方面的需求,人既需要学习抽象的科学知识,也需要学习待人接物的伦理常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受教育者“赢在起跑线”,而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生活,更贴近自己的梦想、丰富自己的人生。有媒体认为:美国在家教育数量不断攀升证明其必成趋势。可欧美国家在家教育比例上升与家庭有利于培养纯粹宗教信仰有关。对在家教育,许多人显然只是囫囵吞枣地想当然,对其中利弊缺乏批判性认识。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议:“应尽快制定‘在家上学’条例,为教育创新提供法律依据。”教育创新固然重要,我们更须警惕为创新而创新的偏执做法,鉴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在家教育,建立完备的条例确有必要,然而,条例不单要为其正名,更需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不合情理的教育实践立刻予以叫停,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非理性教育试验的牺牲品。
宋广玉:乡音在,乡愁就不会远 2014-01-24 |
杨 凯:中国的“铁”与中国的“风” 2014-02-14 |
市场的归市场,道德的归道德 2014-02-24 |
李泓冰:异地高考迈开教育公平新一步 2014-02-27 |
张 烁:你的孩子好骗吗 2014-06-12 |
贾秀东:国际变局难阻中国合作共赢战略 2015-01-21 |
庹新岗:杜绝高考移民需扎紧制度篱笆 2015-07-09 |
人民日报:解决叙利亚问题无须“冷战桥段” 2015-10-13 |
穷人结婚难,怎么办 2016-02-16 |
对“宽松教育”的探索还在路上 2016-07-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