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
于澜
//www.workercn.cn2016-10-2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一则教育新闻颇有趣,说的是江苏南京一所中学要求高三年级学生家长,轮流替代老师进行监考和带早晚自习。据报道,这种做法是家长委员会提出的,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但实行后,有些家长觉得促进了家校互动,有些却觉得难以接受。

  虽然轮流监考比较少见,但是让家长更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做法。对此,有的家长觉得好,有的家长觉得是负担。学校也为难,不让参与,有的家长希望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让参与,有的家长又叫苦。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忽略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都“越位”了。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是个性化的过程。二者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但是教育的目的、方式、主体客体等都不一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互相结合、补充,才能形成更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结合和补充并不是模糊边界。

  为什么很多家长提起孩子的教育就觉得累?因为自己“越位”,插手学校教育,主动“承担”了本应由老师负责的事情。事实上,家长想更多了解孩子,应该通过和孩子良好的沟通来实现,而不是闯到教室里去观察他。建立起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渠道,正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吊诡的是,就江苏这则新闻看,两方都“越位”,又都出现不应该的“退让”,学校同意家长来监考、带自习的要求,失去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而反对此举的家长“不得不来”,也是一种“退让”。“越位”和“退让”一起作用,就模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结果两方都背负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分工,也没有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育工作部分。

  有人认为,类似的事情,包括学校布置“家长作业”等,应该有一个度,既能促进家校沟通,又不要成为彼此的负担。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度,而在于应该提高教育科普程度,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学校教育有其专业性,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教育责任是有限度的,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家长想了解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文化环境,在二者之间,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很多时候,孩子的某些成长,正是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磨合甚至冲突中完成的。模糊二者的边界,属于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被挤压,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