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学校,劲往一处使
樊祥飞
//www.workercn.cn2017-06-22来源: 人民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不知从何时起,有关家庭和学校矛盾的话题变得多了起来:有些家长不满学校教育方式,质疑老师师德人品;有些老师认为家长素质偏低,抱怨家长难以伺候……
不可否认,当下,学校教育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如今,有些家长却把孩子带“偏”了:
娇惯溺爱的家长有之。一些孩子自打出生起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也是呼来喝去。当这样的孩子走进校园,受到老师的批评,自然会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当即和老师开战,要么一走了之,要么向家长告状。而家长呢,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不问清事情缘由,就闹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搞得家校之间矛盾不断。
负面形象的家长有之。有时候,孩子刚刚在学校里学了“红灯停、绿灯行”,家长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就带着孩子闯红灯;孩子才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家长又当着孩子的面随手乱丢垃圾……类似这样的反面示范,会让学校教的道理大打折扣,也会给孩子留下“大人们说一套、做一套”的坏印象。
事实上,如果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学校的教育,那么教育就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如何冲破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思想束缚,打破家校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形成家校合力,才能事半功倍。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强调家校合作,要求研究落实家庭教育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用意也正在此。
如何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让家校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性、有效性。不定期组织家长会,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协调。另一方面可以成立家校合作机构,比如家长委员会,定期参加学校有关的会议和活动,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同时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野外踏青、节假日亲子游、外出游学等活动,帮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只有家校合作、步调一致,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家长们,请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家长;老师们,请把教书育人当做崇高的使命,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
不可否认,当下,学校教育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如今,有些家长却把孩子带“偏”了:
娇惯溺爱的家长有之。一些孩子自打出生起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也是呼来喝去。当这样的孩子走进校园,受到老师的批评,自然会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当即和老师开战,要么一走了之,要么向家长告状。而家长呢,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不问清事情缘由,就闹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搞得家校之间矛盾不断。
负面形象的家长有之。有时候,孩子刚刚在学校里学了“红灯停、绿灯行”,家长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就带着孩子闯红灯;孩子才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家长又当着孩子的面随手乱丢垃圾……类似这样的反面示范,会让学校教的道理大打折扣,也会给孩子留下“大人们说一套、做一套”的坏印象。
事实上,如果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学校的教育,那么教育就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如何冲破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思想束缚,打破家校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形成家校合力,才能事半功倍。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强调家校合作,要求研究落实家庭教育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用意也正在此。
如何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让家校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性、有效性。不定期组织家长会,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协调。另一方面可以成立家校合作机构,比如家长委员会,定期参加学校有关的会议和活动,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同时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野外踏青、节假日亲子游、外出游学等活动,帮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只有家校合作、步调一致,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家长们,请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家长;老师们,请把教书育人当做崇高的使命,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
编辑:张苇柠
刘 晓:期待教育均衡破解“学区房阵痛” 2014-04-11 |
国 平:亚太梦想从北京启航 2014-11-12 |
何勇海:“多校划片”能阻拼房,能挡拼爹吗? 2015-12-14 |
“多校划片”可阻拼房,能挡拼爹吗? 2015-12-15 |
在激情冬运中放飞青春的翅膀 2016-01-26 |
划片前提应是做好多校合作 2016-02-29 |
快评论 2016-08-31 |
实现教育均衡从校长不择校做起 2016-09-20 |
实现教育均衡从校长不择校做起 2016-09-21 |
以千万家庭好家风支撑全社会好风气 2016-12-13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