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面对史上力度最大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校外培训热并没有真正降温。一些机构玩起了躲猫猫的套路,为了应付检查,“提高班”改名为“敏学班”,“尖子班”改为“勤思班”,宣传口号则从“两年学完三年”,改成了“学得更深更广”……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校外培训热降温,注定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和诱惑面前,一些机构通过改头换面等方式,进行软性抵抗。而这种逃避监管的躲猫猫套路,似乎仍然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同。在一些家长看来,叫什么名字,甚至有无证照都不重要,能把孩子“教好”就行。对此,监管部门要擦亮眼睛,看清违背教育规律超前超纲教学、刺激家长抢跑冲动的套路,让违规办学行为无处可逃,给家长松绑。
套路,一般多指某人做事有所欺瞒或有极具实际经验的处事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类行为模式。要擦亮眼睛,远离套路的当然还有家长。《法制日报》报道,高考成绩公布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30多位家长因为轻信一家教育机构“保过一本线”的宣传,花大价钱将孩子送到该教育机构,但是孩子的高考分数不但没有上一本线,而且大大低于家长的预期。
“保过”等是一些教育机构蛊惑家长和学生的经典套路。家长们希望孩子考个好学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世上哪有什么“保过班”?考试过程充满变数,而学习这件事往往又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付出艰辛的努力,遇到再好的老师也是徒劳。但凡考试,就会有过与不过,差别只在是过的人多还是没过的人多,更何况这家教育机构,管理混乱、处于非法办学的状态,不菲学费背后的“保过”,其实是一个十足的骗局。
家长容易在这类套路面前迷失理性,根本原因还在于临时抱佛脚的功利心态。在上一本线的诱惑面前,失去了基本的判断,以至于不顾班主任的阻拦,停止学校的正常学习,进行所谓“封闭式教育”。花费不菲,成绩不升反降的结果令人唏嘘,但却不让人意外。这与那些相信论文中介可以帮忙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最后发现被骗的研究者一样。可见,任何成绩的获得,要想走捷径终归不靠谱。
套路之所以易得人心,在于它击中了人性的弱点。一则因为诱惑,抢跑的诱惑、快速见成绩的诱惑;一则因为恐惧,输在起跑线的恐惧,落于人后的恐惧。这一方面需要监管机构对违规办学行为保持常态化的监管;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克服诱惑和恐惧,不要在套路面前丧失了基本的方向感。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是一个常见的套路,很容易让人深陷其中。近日,《半月谈》刊文针锋相对地提出,不要让孩子输在“抢跑”线上。文章指出,每当我们以为快人一步“抢跑”之时,不甘落后地“跟跑”之时,却总是“跑”不过那只躲在暗处调配供需的“无形之手”。当所有家长都一拥而上让孩子“抢跑”,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那么供给将极大增加,远超出有效需求,价格便会迅速下跌,甚至导致过剩。而且,供给侧越是同质化,产能过剩越是严重。文章提醒家长,要提防在抢跑的过程中让孩子成为了同质化、过剩的牺牲品。家长们若能好好体会这篇文章,面对培训机构耸动人心的宣传套路时,或许能增强几分抵抗力。
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人的成长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成长路上难免遇到各种诱惑与挑战,当然也就少不了许许多多的套路。避开这些套路,既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清障,扫清套路,又需要家长和社会帮助孩子识别陷阱,在诱惑与挑战面前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智。对于孩子眼下的成长甚或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而言,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下过剩的牺牲品,都尤其需要远离套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