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优秀教师自身就是优质课程

姚跃林
2020-04-28 10:44: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有人撰文阐述疫情过后“中国即将发生的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替代”。笔者认为,疫情过后我们会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弥足珍贵和不可替代。教育即陪伴,关于人的教育一定离不开人。未来也许没有教师,但不能没有陪伴者。在互联网的两端,有效的教育教学只能建立在师生互信和心灵互通上。教师的人格魅力作用远大于线上打卡和视频监控。因此可以说,在所有的课程中,“教师”这门课最重要。优秀教师自身就是可供学生终身学习的优质课程,就是优质课。

  教育即影响,教师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的。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师非一般职业,教师及其从业的个体都是“课程”,整体和个体每时每刻都在执教“公开课”“示范课”。也许一堂“优质课”的影响范围有限,但一堂“劣质课”会波及远方和未来。因此可以说,即使退休了,教师自身这堂课还在继续。虽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早已忘记,但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仍在烛照学生的人生。即便垂暮,优秀教师的“人设”依然会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故我们愿将美好的词汇献给老师,而对师德瑕疵“零容忍”。这就是我们关于“教师”这门课的课程观。

  我们固然可以定义“教师”这门课程,事实上关于教师的各类法规和规范已经作了层出不穷的规定。但即便是合格教师甚或师德楷模,就具体的单个学生而言,其依然未必是“优质课”。学生完全可能因为教师一个无关宏旨的举动甚至是教师自鸣得意之举而在心灵上留下难以拂去的阴影。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教师举手投足都应该是理想人格的化身。教育无非服务,而优质服务就得讲究品质和精度。因此,要将“教师”这门课上成“优质课”需要一辈子打磨。

  人非圣贤。关于教师的赞美诗同时也是紧箍咒。尽管对教师的挑剔令人生畏,但不能因为现实遥距理想就放弃理想。就理想而言,教师应当由“非凡者”来担任。哈佛大学曾发布一篇题为“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的论文,用数据对“教师经验越丰富教学越成功”这一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提出疑问。研究表明,“好教师”在工作态度、师生关系、人格魅力等方面与众不同。究其根本,需要的是对教育、对学生、对专业真挚的爱。芬兰基础教育质量领先全球,关键在教师。芬兰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很多想当小学教师,申请大学教育系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芬兰的师培系统通过性向测验等机制,从众多拥有教育热忱的年轻学子中,选出最好、最有动机的候选人。只有合适且优秀的人担任教师,教师自身才能成为“优质课程”,才能成为“优质课”。

  破解教育难题关键在教师。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比制度建设更重要。通过顶层设计彻底改变教育现状是不现实的。理想课堂、理想学校、理想教育存在于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关于教育的种种问题存在于教育的全部历史中,今天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究其本质而言都不是新问题。孔子和柏拉图倡导的教育原则今天依然有生命力,而杜威等人对学校教育的批评仿佛针对的就是今天的学校,伊顿公学和夏山学校风格迥异但揭示出了很多相同的教育问题。围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引发的纷争和调整,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告诉我们,教育悖论无处不在。科学主义和人文精神无法非此既彼地独立发挥作用,智慧地应对悖论只有依靠教师,而制度几乎无能为力。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教师”自身就是一门非同寻常的课程。

  疫情过后教育何为?笔者认为,应当更加重视教师工作,要努力让每一位教师自身都成为优质课程。社会要创造条件,教师要主动作为而且一定大有可为。

  (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一枝春”装点春满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辆辆满载援助物资的货车,从长乐坪镇抵达武汉。车上的85吨土特产,是长乐坪镇17个村的村民肩挑背扛、跋山涉水送出山村的。

  • 忘不了,火神山医院封存的最后两小时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悄然回撤,留给武汉太多的温暖与感动。回顾奋战在武汉一线的战斗历程,他们百感交集,他们是为武汉拼过命的战士!

  • 战疫院长访谈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挑最重的担子 啃最硬的骨头

    来不及休整,孙德俊随即将工作重心转到入境患者的救治中。孙德俊是典型的专家型医院管理者,既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在国内呼吸病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威望。在内蒙古118例境外输入病例中,3例为重型,1例为危重型。过山车似的病情变化,一度将输入的危重型患者推向死亡的边缘。

  • 武汉战“疫”丨在ICU,每一次胜利与失败,都关乎生死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们在疫情防控一线发起一次次冲锋回首那些在武汉奋战的日夜“白衣战士”心中有太多感动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路小跑,争分夺秒与病魔搏斗。我们无惧病毒,唯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用,抓紧每分每秒完成更多的工作。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军种和单位,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打胜仗、零感染”!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