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薛 原:赛事的根在大众
//www.workercn.cn2013-11-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推出之前,全国篮球比赛一年需要国家投入几百万元的经费,面对的还是空空荡荡的看台。现在CBA一个赛季的赞助金额达到四五亿元,现场和电视观众以千万计,联赛已成为一台持续近半年的热闹大戏。这样的转变,正得益于赛制改革。

    今年在辽宁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接地气”是一个高频词。节俭务实、回归体育,十二运会带来一股新风。然而,传统的办赛方式仍然在制约着综合性运动会的深层变革,寥落的看台是常见景象。集合了全国运动精英的赛场,却吸引不了大众的兴趣。

    办赛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之中,蕴含着对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追问。曾经,奥运会是最重的体育砝码,以此构建的赛事系统,打造了高效的金牌生产线,但也在不知不觉间简化、弱化了赛事的多元社会价值。如今,人们意识到体育可以为国争光、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丰富生活、为民增利。而这些价值的实现,都指向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赛事。

    时至今日,关门办赛的思路和方式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而赛事改革也意味着要触动利益,改变固有格局。某种程度上看,中超、CBA虽号称“职业联赛”,但潜流不断,质疑不息,正是因为赛制改革只变了皮毛,还未触及核心。而更多赛事面对市场苦于无门,感叹受人冷落,也正是由于发展模式忽略了真正的根基——大众,未能培育出足够规模的参与和欣赏比赛的群体所致。这样的循环中,赛事的土壤自然“地气不足”。

    美国的体育赛事运作相当成熟稳定。比如,每年美国大学篮球决赛季,被称为“疯狂三月”,引发无数人的关注。据说,因为公司雇员每天至少要在工作中拿出20分钟议论篮球比赛,导致全美雇主在一周中支付了18亿美元的无效工资。这虽是趣说,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体育在普通美国人生活中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正是美国体育雄厚的发展根基。美国体育产业一年高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其汽车产业的两倍,好莱坞产业的4倍。其中的发展规律,有值得借鉴之处。

    中国体育几十年累积,有着丰厚但尚未被充分开掘的资源。了解大众所需、顺应大众所盼,这样的资源才能转化为体育发展的时代动力和社会基础。当年,足球联赛吹响了体育改革的号角。如今,赛事转型发展的呼声,应当推动体育改革再度踏上征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