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次在山西省晋城市采访,无意中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在晋城市城区,政府部门中专职负责体育工作的也就是一个人,但当地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运动项目协会会员却高达一万多人。面对这一对比悬殊的数字,政府工作人员坦言:我们现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靠的就是这些民间体育项目协会,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服务。
或许各地民间体育项目协会会员的数量会千差万别,但全国各市区县政府(有体育局建制的除外)专职体育工作人员的数量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仅靠一两个专职工作人员去推动行政区域内几十万人的全民健身活动,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各民间体育协会的优势,让体育爱好者干他们能干当然也喜欢干的事,便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趋势。
多年前,很多全国性的全民健身活动,都以华而不实的万人展示为主。这一现象曾广为社会各界诟病。现在想来,当年的活动组织者应该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试想,不搞“轰轰烈烈”的大活动,仅凭从事群体工作的有限人手是难以做到群体活动“细水长流”的。更何况,在竞技体育压倒一切的氛围下,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中心和带有“中国”字头的各项目协会往往自顾不暇,是难以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助力的。
而今,情况似乎又发生了变化:伴随全民健身氛围在全国的日渐形成,开展带有全面健身元素的各种大活动也日渐红火起来。在这些大活动中,活跃着诸多“中国”字头的各项目协会的身影。值得警惕和反思的是,带有“中国”字头的各项目协会盯上的都是有市场、有人气的活动,而这样的活动虽然不是三五个人抑或是十几个人组成的协会所能承担的,但这样的活动却一定会以各种理由被这样的协会牢牢把持住,以防“肥水流入外人田”。
中国体育的进步,全民健身的开展,不是体育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事。懂得释放民间活力、懂得不与民争利,才能团结更多力量做大事、做好事、做成事。反之,一意孤行视赞助企业为唐僧肉、视民间力量为草芥,得不偿失、吃亏走回头路的将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