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的图书批发和零售环节免税政策,舆论认为实体书店倒闭的颓势有望扭转。(2月18日新华社)
实体书店遭遇生存危机,已是不争事实。要么转型求生,要么关门歇业,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地标,实体书店的鼎盛和兴旺,已成明日黄花,甚至已渐渐消失于城市的版图中。
免税政策的落定,某种程度上,或将降低实体书店的经营成本,但理性地判断,前景或依然不容乐观。最起码,在实体书店没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更具创意的经营模式之前,这个行业,并不会因为免税的这滴雨露,而迅速焕发昨日的生机。
实体书店沦为今天的境遇,民众阅读习惯和购买途径的转变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一方面,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让民众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异常开阔,无纸化阅读也正被更多人所适应;另一方面,即便是还在选择纸质书籍的读者,由于网络书店的便利和优惠,也变得很少光顾实体书店,即便光顾,对于这些读者而言,装潢精美的实体书店,更像是“免费展厅”、“免费体验区”。
当文化经营遭遇理性的消费者,免税或能降低实体书店的成本,却无力拯救它那大势已去的市场。毕竟,真正滋养这方文化土壤的,还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
因此,真正能够扭转实体书店颓势的,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如何挽回那流失于海量破碎信息以及网络书店的消费者,关键还是在于去寻找一种契合当下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模式。为什么民众对实体书店的保留还存有期待,也许是因为对这个城市文化符号的留恋,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希望在实体书店找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甚至阅读之外的附加值,比如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从此或可以看见,免税政策的落定,它也许会让一些艰难维持的实体书店慢点死去,却未必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气。这个行业如何重新捕获市场,赢得文化消费群体,恐怕并非政府和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免税也有利好之处,那就是政策输血或能为实体书店寻求转机多争取一点时间。对于文化的发展而言,除了免税政策这样的间接输血,恐怕更需要提升文化市场自身的造血功能。而这种造血功能的最终体现,无非是拥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和更加开放的市场,当然,对于版权的周全保护,也是体现对文化尊重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