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每每此时,媒体总会翻出一堆令人麻木疲惫的数据,即国民读者群体与阅读数量的“双低”隐忧。为培养公众的阅读兴趣,关于设立“国家读书节”的提议早有年日,另一个最为纠结的问题则是,对功利化阅读现象的大肆讨伐。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不需要多此一举地再设什么节日的,他们与功利化阅读的距离也必定愈行愈远。但中国真正读书的人确实太少,许多人还没有养成经常性读书的习惯,离王蒙所说的“读几本难懂的书”更是相距甚遥。
带着过多的功利化去阅读,这确实不利于健康的阅读。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过于强调读者的脱俗,这并非现实所能。更何况,置身激烈竞争的时代,节奏快、时间紧、压力大等因素常常困扰着人们,焦虑现象无所不在。在此情况下,对于新阅读者而言,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做到平心静气,两耳不闻窗外事式地阅读。
再者,时代竞争越是激烈,社会上的功利化阅读便越不可或缺。因为竞争本身是对包括知识存量厚度的综合能力比拼,功利化阅读同样可以为读者提供知识营养,只不过这种知识营养的针对性很强,更偏重于技能。这也就是讲,功利化阅读是现实社会竞争倒逼下的必然现象,这种现实并不会随我们的主观意志所改变。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推崇阅读的最高境界,但过于苛责那些初涉阅读领域的读者,这并不利于阅读氛围的培养。另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即便是那些热爱阅读的人,也不乏一开始源自于功利化——在功利化的“循循善诱”下,他们的阅读面逐渐拓展阅读内容逐渐深入,最终才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事实上,对于那些不常读书的群体,适当包容功利化阅读,有助于激励他们走近书本,进而在长期阅读中步步深入,最终向读书最高境界发起“冲锋”。
这并不是说功利化阅读优点多多,而是基于眼前的社会现实,在无法拒绝功利化现象远离我们生活的前提下,顺应时势,特别是鼓励那些功利化阅读者逐步走向深阅读,这远比一开始便将深阅读摆在新阅读群体面前容易得多。总之,只有先养成阅读的习惯,才有去功利化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