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再次让亿万观众心头一暖。这回的片子并没有光围着“舌尖”打转,更多镜头通过一个个草根劳动者的生活故事和迁徙脚步徐徐展开。貌似平常无奇的美味背后,浓浓的民间烟火和家庭温情扑面而来,被评价为“引人垂涎,更催人落泪”。
作为一部小成本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最初打不起眼的午夜时段开播,迅速风靡神州走向全球,到现在几乎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常年位居人气话题榜前列。它所承载的东西,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吃”字。对美食生产过程和制作工艺的从容述说,让人深深体味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感恩一方水土的丰盛赐予。对大江南北古老风俗与生活图景的细节描绘,则让人真切领略中华民族沉甸甸的生存智慧与人情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共鸣、受到追捧,无外乎用细腻笔触和真诚态度,让醇厚质朴的乡土佳肴,辛苦劳作的苦辣酸甜,串联起了记忆、习惯与情感。这扇独特的感性窗口,向世界清晰呈现出普通中国人日子的百般况味,以及在平凡个体的匆匆跋涉和命运流转中,国家、社会、时代的巨大变迁。生活催促一切疾步向前,但中华大地上的文化血脉执着绵延,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情感表达始终没有改变,这或许正是中国故事最坚实的基础,也是最值得品味和传递的人文情怀。
一部富有人气的纪录片如此大获成功,也从侧面说明当下市场上亲切自然的文化产品还远远不足。放眼望去,不乏凌空高蹈、生硬乏味的宏大叙事,不乏场面奢华、大把烧钱的视觉盛宴,也不乏满地鸡毛、闹闹哄哄的恶俗愚乐,但那些缺乏现实观照,亦没有真情实感的产品,注定很难动人心弦。如何跳出浮躁的物质气息,放下空洞的矫揉造作,踏踏实实反映普通人的悲欢,触摸时代脉搏的律动,无疑需要许多创作者好好思考。
惟有灌注历史和文化基因,才能风格鲜明色彩浓烈。惟有更多人文表达,才能丝丝缕缕入耳入心。所谓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归根到底,是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透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朴素,但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