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2013年起,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确定,其中包括西安蓝田县的葛牌镇和玉山镇、周至县的厚畛子镇、户县的祖庵镇。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如火如荼,初见成效。(9月28日《西安晚报》)
文化旅游名镇具有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好这些历史文化旅游名镇,不仅有利于提升旅游的吸引力,更是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弘扬历史文化的体现,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最终让人们 “记得住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做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应该坚决落实“保老镇、建新镇”的整体思路,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历史文化名镇要继续贯彻“渐进式、小规模”的有机更新模式,根据“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方针,以人为本,反对大拆大建,保护和传承地域完整的历史格局与风貌,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历史文化名镇所涵盖的文物本体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主管部门是上一级文物管理单位,自身与所在地政府无法有效沟通,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建设项目方属于地方政府,体制问题影响了保护和建设速度,如何理顺保护和发展关系,尽快“松绑”放权,调动当地政府参与的积极性,更考验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智慧。
面对历史文化名镇,把房子重修再高价卖出,或变成有钱人居住的新社区、或变成高档娱乐休闲地、或变成专供旅游参观的布景道具,这些都不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方向。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历史文化名镇,利用了文化资源,却破坏了历史环境,文化历史联系被割断,文化特色在消失。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文脉,而历史文化名镇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历史文化名镇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历史的记忆,保存古街道的原始性和连续性。
在城市进入现代化的今天,对待历史文化名镇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城市本身由古历史演变而来,历史文化名镇本身就是城市的原著居民,是我们的另一个祖先,敬重历史文化名镇,就是在提倡一种敬畏生命、文化和伦理的古老理念,人不能忘根,城市更不能忘文化之本,城市因为有了历史文化名镇,恰好说明历史文化的脉络还在沿承。
城市的文化气质从古街道上的古院落和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上大致也能辨认出来,从大街小巷矗立的一株沧桑的古树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历史文化名镇,才是一个城市里真正的原住民,改变、利用和驱赶原住民,我们要三思而行;不得不改变时,我们要慎重;要砍伐时,我们需要深刻的道歉,假若历史文化名镇给道路让道,给发展和商业让道,城市虽然不会因为少了一些历史文化名镇而少了现代风采,但是的确少了一些沧桑的“老居民”。对待历史文化遗存,我们真的需要从心里仰视。
保护生态环境只影响到人的肌体,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环境却涉及人的心灵,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多了些追溯的记忆,也许这才是物质社会更应该保留的人文精神财富,也是新型的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构成。
我在我思:“眼球经济”下难以“诗意地栖居” 2010-07-06 |
快评论 2013-07-16 |
根据性格测试选拔干部靠谱吗? 2013-07-23 |
“烧烤”中国如何避暑 2013-08-01 |
全民阅读需要文化合力 2013-08-06 |
反思旅游黄金周 2013-10-11 |
体坛声音:中国体育需要什么样的“传统”? 2014-10-19 |
夯实中拉关系跨越式发展基础 2015-05-22 |
千龙网:为“名人之争”抹上时代色彩 2009-12-29 |
千龙网:为“名人之争”抹上时代色彩 2009-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