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在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宁浩、徐峥、陈思诚、韩延、俞白眉、田晓鹏等一票中国新生代导演与电影学界齐聚一堂,畅谈各自的电影观念。同时会议上也公布了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的最新结果。整体上来看观众的口味正在逐渐分化,众口难调的困境在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趋势发展。虽然,对于不同电影,专家与观众有时会稍有争议,但是每个类型的电影都有佼佼者涌现,唯独爱情片的口碑和新鲜度都显得低迷。想想当年的《甜蜜蜜》,回想一下曾经的《花样年华》《云水谣》,优秀的爱情片一直比较匮乏(青春片除外)。这不禁使人要问,爱情片究竟怎么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国。从世界范围内的类型片发展来看,爱情片属于比较早熟的电影类型。故事程式发展比较完善,人物形象的常规特征比较明显,经典又非常多而且难以超越……种种原因使得爱情题材电影在整个世界都很难拍。与此同时,观众对爱情电影的期待又各不相同。看动作电影,激烈的画面可以使所有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升;看喜剧电影,幽默的台词和夸张的动作会戳中观众的集体笑点;惊悚或悬疑电影可以通过精巧的故事结构、复杂的叙事逻辑带动观众一块儿进行烧脑运动。但是爱情片不行,爱情是一件过于个人化的“小事”,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经验,但却又各不相同。每个人对爱情都有话想说,常规的故事早已经被前人讲得差不多了,要想在老题材中开发新角度就要承担一部分观众拒绝接受的风险。爱情片因为观众的个体化差异,想要开发出新的叙述角度绝对难上加难。
另外,爱情元素几乎已成为一部电影的必备元素,甚至连动画片也“非爱情不电影”。各种类型的电影与爱情元素的杂糅更加冲击了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爱情片市场。比如国庆档票房火爆的《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本质上都属于喜剧片与爱情片的类型杂糅。前者再多一点动作,后者再加一点奇幻。但是大家都会把他们视为喜剧片的成功案例来考量而忽视了爱情作为故事主线的决定性力量。所以爱情片难,还因为爱情片的属性已经在后好莱坞时代的类型杂糅的背景下显得过于面目不清、不具有辨识度。
那怎么办呢?每次谈到创作出路就言必称好莱坞,这次也不例外,多向成熟化的工业体系学习一下也是极好的。但是这种学习绝对不是用极其不认真的态度翻拍一遍那么简单——这种行为只会把面临整体危机的爱情片类型越搞越烂。如果再来几部《命中注定》或《新娘大作战》,估计我们大家就都不相信爱情了。这里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重新对类型元素进行组合和嫁接的学习。爱情元素嫁接到喜剧片上,就是喜剧片的成功,但是如果把喜剧元素移植到纯粹的爱情故事里,成就的应该就是爱情片了,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假结婚》。类似的思路还包括,把音乐元素嫁接到爱情片中的《曾经》《再次出发》、把舞蹈元素嫁接到爱情片上的《舞出我人生》、翻拍众所周知的童话经典比如《灰姑娘》等。改编经典的方向尤其大有可为,试想要是中国导演能够拍出质量上乘的电影版《牡丹亭》《红楼梦》《西厢记》,那中国爱情片的口碑绝对有望逆转。 (祖纪妍)
中国电影,和文化精神无关? 2010-05-21 |
文化言论:中国电影,和文化精神无关? 2010-05-21 |
李闻思:让中国电影走得更远 2010-08-17 |
捡起现实喜剧传统 2012-12-14 |
王 沐:命中注定的意外之喜 2012-12-27 |
秦晓鹰:科学背后美的力量 2014-12-01 |
史兴庆:《港囧》,徐峥打造全类型喜剧 2015-09-25 |
羊城晚报:与赌无关的都市童话 2010-01-02 |
羊城晚报:与赌无关的都市童话 2010-01-02 |
北京日报:中国电影:有关票房 无关“精神” 2009-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