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彭训文:赛事版权热能否让资本如意“变现”
//www.workercn.cn2015-11-2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近几个月,中国传媒和互联网公司达成几项大协议,购买从洛杉矶快船队到西班牙足球俱乐部各种赛事和球队版权。事实上,国内的大手笔买家确有不少,其背后都贯穿两大关键词:政策和资本。

  近两年来,体育产业不断升温,特别是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体育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慧眼独具的互联网巨头更是把体育赛事版权捧为下一个投资风口。截止目前,腾讯、网易、乐视、阿里、爱奇艺、优酷土豆、搜狐、新浪等主流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已开始加大布局力度。无论是奥运会、美职篮、英超等全球顶级赛事,还是跑步、冰雪、搏击等区域性特色项目,都有大量竞购者排队等着签约。

  不过,有报道指出,中国公司尚未证明体育迷将会为最盛大的赛事和大牌体育明星付费。这一观点对中国体育或有启示意义——的确,突然之间热钱涌入,实际上改变了游戏规则。中国体育产业还不发达,热钱最终促进其成熟还是反过来烧了它,一切都尚未可知。

  从目前的总体形势来看,中国足球环境和中国体育市场的大环境是向好的。这也是众多资本敢于砸钱抢购版权的底气所在。但笔者也难免会有这样一种担忧:拿这么多钱砸向中超等赛事版权,这个钱究竟用往何处?是拿去买大把的大牌球星、大牌教练?还是拿去支持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青少年足球培训?

  资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对于这些囤积版权的互联网巨头来说,“变现”仍是一大难题。依靠传统的广告收益模式恐怕难行,但体育观众的高忠诚度为赛事周边产品售卖提供了一个契机。这方面,乐视体育正在以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尝试让粉丝消费。这也让我们看到版权对于资本运作者的要求所在,这就是只有拥有足够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能力,才可能让目前这个吹得很大的气球平稳“着陆”。因为,只有留得住粉丝,版权的“买买买”才有真价值。

  而对于中国体育来说,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更为紧要的一个问题是:大把的钱是“烧”出中国体育大未来的主要条件吗?资本所关注的经济效益和国家所重视的社会效益,两者如何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点,这对其中各方来说,都是考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