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3日《陕西日报》刊登张书省先生记述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个情节让人莞尔。文中说:“坊间有言,平凹极啬,别说谁想要字不会给你,尿一泡尿他也要去尿了一块冲。此言不虚。就在我们这小院他家楼上,有一次一个朋友进厕所,他嘱曰:‘不要冲水!’果然朋友一出来他就进去了。我们都笑。笑归笑,我却不仅不觉其啬反而视其高尚。(1月3日《陕西日报》)
都说文章得有情节,有细节,否则难以打动读者。这篇《学友贾平凹》洋洋三千一百九十字,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上述“冲厕”的细节了。
想必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恐怕都有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贫积弱,绝大多数老百姓常年生活在拮据困顿之中,而且是世世代代,是一种“常态化”的情形。马克思主义有个原理,叫做“存在决定意识”。有了困顿的存在,就会有节俭的意识,这个意识,乃至成了融入血脉的基因。说它是传统美德,当不为过。
这种美德,年轻人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对此报以讪笑。而且理由十足。比如不消费,怎么能拉动内需;没有内需,怎么会发展生产,怎么会增加税收。又怎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失业率如果过高,还会引发社会动荡。看,理由是不是够充分的。
但是且慢,消费得有两个前提,一是能力,二是预期。前者是消费者能够消费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是再有消费的愿望和冲动,也是枉然。俗话说“腰里没铜,不敢胡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后者是消费的安全感,也就是说,没有源源不断的收入预期,谁都不敢大方出手。中国老百姓喜欢存钱(其实更喜欢消费),是因为多有后顾之忧,即便降息,也是如此。
再说有些资源比如水并非取之不竭,我国就非常匮乏。按照联合国评定标准,中国属于极度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两千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加拿大的四十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一百一十位以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三个贫水国家之一。尤其是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北方十六省市,人均水资源全部不足几百立方米,已是生存极限缺水。2011年5月,北京水资源一度告急——人均水资源量降至仅有一百立方米。这个数字仅是中东沙漠国家人均水量的三分之一。然而这些“恐怖”的数字,早被水管里每天哗哗流出的水,稀释得几近于无。
从这个角度出发,贾平凹的“啬”是不是值得大大提倡呢?反正我看是的。别说水危机会使地下水过度开采,继而造成土地沉陷、房屋开裂、建筑物倾斜倒塌,以及海水倒灌、土壤污染、庄稼枯死,几亿人用不上健康、卫生的饮用水。仅中国每年发生成千上万起环境污染纠纷,因环境和水污染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也是小觑不得。张书省说:“以平凹之豪,买一水库水似也不眨一眼,岂一尿之水乎?!如果说啬是节俭,那这是一种素质,一种品位,不仅无可指摘,反而难能以求!”此言不谬,理当三思。
文/雷钟哲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