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6年春节的脚步正渐渐远去,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过年的忙碌与喜悦也正一点点淡化。不过,春节似乎注定是制造话题的节日,今年也不例外。走在大街小巷,除了央视春晚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流行语“猴赛雷”已经被前卫少年挂在嘴边以外,人们谈论最多的要算是疯狂的“网络红包”了。
网络红包出现在2014年的春节,只是令人猝不及防的是,两年后的这个春节来势是那样的凶猛。据BAT三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除夕当天,有4.2亿人通过微信发出红包80.8亿个、人们通过百度手机共发布了1.55亿张福字与笑脸、支付宝则吸引到了3245亿次的咻咻声,连央视春晚也加入了发放红包的阵列。很显然,网络红包以锐不可当之势,为传统春节贴上了一张互联网时代的新标签。
春节发红包是流传数千年的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发放红包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与祝福的一种方式。然而,当时现实生活中50元的红包已经显得有些寒酸时,人们却对哪怕只有0.1元的网络红包却疯狂争抢,激烈的程度让人心生快速刷屏的手指会被磨平指纹的担忧,这让人不能不惊叹于互联网强大的魔力,因为人们热衷于抢红包多并非纯粹是为了获得,而是对新年俗的价值认同。
如果网络红包仅仅是一种片刻的喧嚣,或许不值得我们拿出来说事。可是,在除夕夜QQ红包每十分钟一次的密集“轰炸”,显然让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多了一丝半缕“难闻”的数码味。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团圆相聚、叙旧话新的难得机会,可是当我们的心被那些没完没了的网络红包牵引,甚至陪父母吃顿年夜饭也要不停地刷屏,年味也就在此时因为我们对亲情的疏远而被稀释。
有人说,觉得网络红包疏远了亲情、淡化了年味,你可以不玩呀!如果割裂开来看,这样的思维并非毫无道理。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在今年春节的网络红包大战中,参与商战的不仅有微信、支付宝,试想,如此强大到可以铺天盖地的阵容,在互联网时代,谁可以被成功隔离?所以,用网络红包来考验人理性的底线,这本身或许并不明智。
网络红包崛起,是否意味着传统年味的衰落?我相信,这是很多人今年春节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红包是一种新的节日文化形态,是一种电子化的春节符号,它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变迁,就如同曾经看央视春晚取代年夜饭过后打麻将一样,只不过今天人们所担心的是,当网络红包正在以一种泥沙俱下的方式疯狂袭来的时候,传统的优秀年俗文化还能否获得传承?
之所以有人对网络红包并不看好,并不是因为对这种新的节日文化形态持不欢迎态度,而是担心传统的年俗文化会被铺天盖地的网络红包淹没,让春节少了年味和民族特色。不过我们也看到,今年春节百度红包通过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年俗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真实还原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年俗场景,传统年味因此变得更加丰盈。笔者觉得,这种将年俗文化装进网络红包的创新之举令人期待,更值得学者研究和商家借鉴。
姚孝平:老家拜年方式的变化 2013-01-31 |
中工时评:有一种过年的话题掺了几分“矫情” 2013-02-18 |
吕 诚:贷款小微时代银行当有所作为 2013-08-08 |
陶短房:高速免费别总是让民众纠结 2013-12-27 |
鹰 远:管控短板社会力量弥补 2014-03-03 |
“偷拍县长收礼”案中案不能不了了之 2016-01-28 |
广州日报:别让小众工资遮蔽大众利益 2009-12-18 |
广州日报:别让小众工资遮蔽大众利益 2009-12-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