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西安交大教授李树茁等人根据几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这30年间出生的男性比女性大约多3600万。他认为“1980年代后出生的男性中,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考虑到边远地区是婚姻挤压的最后一级,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文章里说到,在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大背景下,男性不得不采取早婚的策略来抢占稀缺的女性资源。由于女性资源稀缺,争夺新娘的范围被扩大。“过去农村离婚女性大多被嫌弃,但现在也成了被争夺的对象。”“身体残疾、智力缺陷的女性也都有媒婆踏破门槛,只要是女的,怎么样的都能给说到婆家。”这样的光棍危机是婚姻梯度的挤压效应和直接后果。
所谓婚姻梯度挤压,指的是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如城镇男性找农村女性增多。如此,在一些贫困地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大龄男性择偶困难。
在婚姻市场上,大城市物质好的城市青年匹配门当户对的青年女性,条件略差的去中小城市择偶,中小城市的去农村择偶,农村地区去贫困地区择偶。但是不管怎么样总是综合条件好的男青年优先,加之新生儿比例一直是男高女低,而农村地区的男女性别比例差就更大,这样的性别失衡造成的婚姻挤压通过梯度效应传导,必然造成大量的农村剩男积淀在农村贫困地区。
另外,这样的现象也是传统偏好留下的剩余遗产。中国养儿防老,传宗接待的观念十分深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不生男孩誓不罢休”的观念。在这些固有的观念里,男孩不仅仅是一个性别象征,男孩更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兴旺一个宗族的延续。这样的生育偏好带来的后果就是男性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这一现象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女孩子到城里打工人数逐步增多之后,就更加容易显现出它的现实影响。因为农村女孩子一旦走到城市去工作和生活,再回到农村去找对象结婚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在婚恋问题上,农村剩男基本上属于失语者。他们难以登上各大相亲舞台,即便登上舞台,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但即便不能从刚性需求上解决农村剩男问题,政府也理应关心、关注这一问题。比如是不是应当在打工人群云集的区域开展婚恋引导和服务,为打工人群创造更多的结识合适对象的机会;是不是可以尝试为农村剩男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帮助他们纾解情绪。
虽然暂时不能在大范围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总是需要给这一群体希望。有希望,才有解决的可能。
东方网:到世博会献香吻不可取 2010-06-12 |
一个人的车站 2012-11-21 |
新闻时评:别让亲情“绑架”婚姻 2014-02-11 |
新闻时评:别让亲情“绑架”婚姻 2014-02-11 |
燕 农:“看脸社会”的悲哀 2014-08-27 |
王石川:像刘金国那样“耿直得邪乎” 2014-10-29 |
红网:“嫁男白领”真不如“嫁农民工”吗 2009-09-14 |
红网:“嫁男白领”真不如“嫁农民工”吗 2009-09-14 |
王石川:少女三度怀孕,一个巨大惊叹号 2015-08-31 |
李志朋:地铁“渣男”事件升温的“冷思考” 2015-10-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