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著名作家贾平凹来武汉开讲,谈及中国文学,他认为:我们现在的很多作品太精巧,也太华丽,就像清代的景泰蓝一样。而那些文学经典作品,有些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能很粗糙,但是作品里面有气势、有力量。(见4月12日本报报道)
聆听大家,收获的常常不只是一个面。贾平凹其实不只是谈了他的文学观,至少也传递了他的人生观。作为一代文学大家,贾氏的文学观与人生观并非可以用一言两语来概括。不过,这次讲课,他还是突出了一个重点:为人为文不必太追求精巧华丽。
幽默的贾平凹大师,其实一开头就在破“不必精巧华丽”之题:“我这一生有两件事情困扰着我,一个是人长得难看了,一个是口音,不会说普通话。”是的,人长得不够帅,这实在是一大遗憾。五官身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标记,是遗传于父母的,简直又是上苍冥冥之中随手“画就”的,殊难更改。几乎跟所有方面一样,上苍永远不可能公平地照顾到所有人,于是乎人难免有高矮胖瘦、美丑妍媸之别。虽然现代有美容美体之法、整容整形之术,但是一般人是否有钱有闲干这个,是否有必要都整成一个模子,相关的技术最终能否彻底弥补上苍的遗憾,也是一大疑问。
人的技能也是如此。比如能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至少不是什么坏事,从社交、择业甚至于谋生的意义上讲,都是大大的人生加分项目。
然而贾平凹不精巧不华丽之短,何尝又不是其精深博大之长呢?正所谓“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他从此不必考虑“靠颜值吃饭”,而是另寻“天生我材”之场域,把生命的潜能和智慧托付于文学。甚至于始终眷恋于商洛方言,与专注于商洛文化这一精神家园,并从中寻找精力动力、创作灵感,是不是有很大的关联度呢?
与贾氏理论大异其趣的是,各种成功学似乎从来都试图告诉人们,人要追求的正是种种精巧华丽。比如培养孩子,在最大限度地追求颜值的完美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习得各种流行技能。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情商之精致、智商之完美是从来不含糊的。就连孩子的课余学习,也总设计得满满的,又是钢琴,又是小提琴,学习上又是培优,又是外语,拼命替孩子设计的长成路线图,唯恐其人生“不精巧华丽”。而“不输在起跑线”一厢情愿式的设计中,最容易看到的是“精巧华丽”趋于大同的机器化流水线景观,看不到作为人和人才的个体性格的关照,这类太完美的追求,是不是又一种人生之失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个性是复杂的,过于追求同质化的“精巧华丽”,从个体来看,无异于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在浪费宝贵的生命能量,最终可能为真正的成功设限。从总体来看,个性化的缺失,则会让社会更缺少多样化趣味和丰富色彩。
工人日报社评:“奔跑”的状态源于热情、责... 2010-05-13 |
“奔跑”的状态源于热情、责任和奉献 2010-05-13 |
“奔跑”的状态源于热情、责任和奉献 2010-05-13 |
《小崔说事》新编:谈谈名人经济 2010-08-20 |
钱兆成:致奥恰洛夫的一封不公开信 2010-09-30 |
李晓亮:道德滑坡时,法治更该爬坡 2011-04-19 |
圆滑是怎样练成的 2010-01-04 |
何勇海:引进片中文翻译仍需“信、达、雅” 2012-06-11 |
黄 啸:腹黑跳完上班族最后一曲 2015-09-07 |
红网:一个普通网友眼里的年度官员雷语 2009-12-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