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你是否失于太“精巧华丽”
严辉文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著名作家贾平凹到武汉的高校开讲,谈及中国文学,他认为:我们现在的很多作品太精巧,也太华丽,就像清代的景泰蓝一样。而那些文学经典作品,有些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能很粗糙,但是作品里面有气势、有力量。

  聆听大师,收获的常常不只是一个面。贾平凹其实不只是谈了他的文学观,至少也传递了他的人生观。作为一代大师,贾氏的文学观与人生观并非可以用一言两语来概括。不过,这次讲课,他还是突出了一个重点:为人为文不必太追求精巧华丽。

  幽默的贾平凹大师,一开头就在破“不必精巧华丽”之题:“我这一生有两件事情困扰着我,一个是人长得难看了,一个是口音,不会说普通话。”是的,人长得不够帅,这实在是一大遗憾。五官身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标记,是遗传于父母的,简直又是上苍冥冥之中随手“画就”的,殊难更改。几乎跟所有方面一样,上苍永远不可能公平地照顾到所有人,于是乎人难免有高矮胖瘦、美丑妍媸之别。虽然现代大兴美容美体之法、整容整形之术,但是一般人是否有钱有闲干这个,是否有必要都整成一个模子,相关的技术最终能否彻底弥补上苍的遗憾,也是一大疑问。

  人的技能也是如此。比如能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至少不是什么坏事,从社交、择业甚至于谋生的意义上讲,都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加分项目。

  然而贾平凹不精巧不华丽之短,何尝又不是其精深博大之长呢?正所谓“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他从此不必考虑“靠颜值吃饭”,而是另寻“天生我材”之场域,把生命的潜能和智慧托付于文学。甚至于始终眷恋于商洛方言,专注于商洛文化这一精神家园,并从中寻找精力动力、创作灵感,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关联度呢?

  与贾氏理论大异其趣的是,各种成功学似乎从来都试图告诉人们,人要追求的正是种种精巧华丽。比如培养孩子,在最大限度地追求颜值的完美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习得各种流行技能。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情商之精致、智商之完美是从来不含糊的。就连孩子的课余学习,也总设计得满满的,又是钢琴,又是小提琴,学习上又是培优,又是外语,拼命替孩子设计的长成路线图,唯恐其人生“不精巧华丽”。而“不输在起跑线”一厢情愿式的设计中,最容易看到的是“精巧华丽”趋于大同的机器化流水线景观,看不到作为人和人才的个体性格的关照。如果说正是因为人生的不完美不圆满,才成就了某些大师,或许过于武断,但我敢说,过于追求华丽丽的人生,或许正是一种人生之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个性是复杂的,过于追求同质化的“精巧华丽”,从个体来看,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可能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能量,也妨碍着把时间“浪费”在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最终可能为真正的成功设限。而从总体来看,个性化的缺失,则会让社会更缺少多样化趣味和丰富色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