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媒体掀起了报道热潮,推出了许多爱书人的故事。看这些故事很愉快,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读书心得,读书有什么习惯,甚至书房是什么样。这些年读书日报道做得越来越好,少了些皱眉头的所谓“思考”,多了些余味不尽的书香。
当然,也有不少声音发出这样的论调:读书日是媒体的狂欢,读书不是读书日的事等等,大概人们对运动式解决社会问题已经厌恶至极,但用在这里其实没必要。
《科技日报》曾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想了解代表委员们的读书情况是不是可以做好“代表”,结果是乐观的,受访对象的读书情况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当然,前提是调查难免受采访界别和范围局限,精英人群的阅读状况不能完全代表全民阅读情况,但这给我们带来心态上的一个变化,甚至是进步:促进全民阅读,正面引导和氛围的营造更重要,就如采访调查所见,代表委员们自身的读书生活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良好带动。
关于读书,意义谁都可以背上几段,这里只想简单说,读书千般好,谁读谁知道。对于国家来说,读书也是和教育意义等肩的百年大计,所谓国民素质提高,学习型、创新社会建设,更大到所谓民族复兴这样庞大的命题,看似高楼大厦,但也许不如从细微处文火慢炖,比如从读书来筑就。
读书首先是精神享受,按层次境界论,也需要自觉,甚至需要硬头皮,所以培养习惯和环境熏染也是重要因素。设立并“隆重庆祝”读书日,乃至政协委员们努力多年终于进入倒计时的全民阅读条例,都是在读书的环境、风气方面做努力。
社会上习惯发出这种论调的人很多,什么母亲是一辈子的,不是母亲节发一个朋友圈,比如找对人天天都是情人节,不是玫瑰和巧克力等等,倒感觉是缺乏情趣、思维刻板的一种表现,而远非是在揭示什么生活本义。
其实,促进读书还真不是我国这样的“读书落后国”首创,美日韩等阅读率较高的国家早已出台过此类计划乃至法律。世界读书日也是来源于读书状况优于我国的“西方世界”,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世人读书少这样的世界性现象,或许更是某种文化责任感。
我们应该承认,近几年来社会各界的不断“吹风”,已经带来了改变,实体书店没有全军覆灭,甚至有反攻之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省,“逼迫”自己重拾书本。今年3月,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征求意见稿也结束征求意见阶段,开始进入“流程”。这部条例初稿制定得相当全面,强调从政府到出版机构、社区、学校、媒体等各层组织都要为阅读让出一席之地,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到增加相关人员配备,从政府要有资金配套,到建立阅读推广人信息库,从研究机构要持续关注国民阅读率,到定期开展集中的读书活动,再小到推荐书目,以及对阅读服务进行捐赠的个人和团体予以税收优惠……对国民的阅读权益进行了方方面面的保障。在我国立法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此举可以是值得称赞的突破,体现出法治的文明,治国理念的进步。
古往今来,劝学之声从来不绝于耳,关于读书的“鼓吹”,再怎么热都不会多余。节日、纪念日的丰富是多元化社会的体现,它既是社会问题的正面显现,同样彰显着现代社会的文明自觉。再退一步说,总比什么狗肉节之类的要好多了吧?
光明日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 2009-07-16 |
光明日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 2009-07-16 |
窃书算不算偷 2012-04-13 |
唯有书香最诱人 2012-10-11 |
郝 洪:解决生存困境是救助之本 2012-12-07 |
毛笔通知书写的是传承 2013-07-17 |
叶 鹏:一个农村大学生的迷茫与奋争 2013-12-27 |
王钟的:利益面前,有些“情怀”只是生意 2015-06-10 |
谭志勇:书香代表城市的朝气 2015-08-05 |
宿正伯:书非自律不能读 2015-10-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