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汩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光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是可以互祝快乐的,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至,这则在微信朋友圈中沉寂了一年的“扫盲帖”再次“趁兴而来”。
这位“杨光宇教授”虽然来路不明,但“功力”却不小,从昨日便已霸屏,迫使众人含羞改口,硬生生将粽叶飘香的端午节“挤兑”出一副苦闷相。
这则谣言本是“老梗”,早在去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就曾连发5条微博提出质疑,网上也有多篇评论对其进行过驳斥。但万万没想到,仅一年之隔,这“老梗”竟汤水不换地卷土重来,更令人惶惑不安的是,又有一干众人心甘情愿地被“醍醐灌顶”。解铃还须系铃人,这追本溯源、辟谣解惑的任务还要交由靠谱的民俗专家来完成。在此,笔者想专攻后一问题,即为何众人能够如此轻信这则“扫盲帖”?
从形式上看,这则帖子并不高明,走的倒也是唬人的传统路数,上来一通引经据典,颇有些科普之意,随即又放出一个“非遗专家”的名号,晃人耳目。
但从内容上看,这则帖子做得确实别有些“用心”。首先,伍子胥、曹娥、屈原这些投江的先人一字排开,浓烈的历史悲壮感扑面而来,这“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的定论也就坐实了。随后,意旨分明的“清明节”也被拉扯出来当佐证,“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画面感顿生。另有这“毒日”的点缀,更加了几分阴森气。在这种悲怆的氛围中,“快乐”一词自然就显得过于轻薄浅白,不合时宜了。更“妙”的是,帖子竟然有破有立,坚定地指出“只能互送安康”。“安康”一词古色古香,文化韵味十足,自然比“快乐”一词更为让人受用。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祭祀”与“安康”之间若隐若现的关联竟变得如此牢靠,再容不得辩白。
这些伎俩得以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打着“扫盲”的名号,对于很多人来说(包括笔者在内),这个“盲”字正中下怀。笔者直言:我们之所以偏信此帖,正是因为我们“盲”;而我们传转此帖,则是因为我们怕“盲”。这是一件悲事也是一件喜事,悲在我们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只是记得一些吃食,三天假日除了一场欢聚畅饮后的“杯盘狼藉”所剩无它;喜则在于我们对端午节还抱有探本溯源的兴致,对传统的失落也还怀有几分忧虑与忌惮。
人民日报:如何定义我们的时代气质? 2014-01-13 |
人民日报:如何定义我们的时代气质? 2014-01-13 |
然 玉:“偶遇体”屡遭质疑 信任危机怎么... 2014-09-02 |
刘雪松:治霾“军令状”不应沦为口号 2015-03-17 |
新闻圈点 2015-04-28 |
袁云才:谁在配合招生骗子的演出 2015-05-25 |
玉 素:崔方骂战判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2015-06-26 |
顾伯冲:警惕滑吏的“反作为效应” 2015-11-17 |
武汉的“城市原点”在哪里 2016-01-25 |
人造“樱花雨”,丢了公共意识的脸 2016-03-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