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明星带孩子到明星旅游,从明星跳水到明星做饭,从明星“假拍拖”到明星下乡当儿媳妇……诸如此类的真人秀节目,过去几年在各级电视荧屏上可谓大行其道。明星还够不够用不知道,但争议确实一直存在。比如,知名导演冯小刚最近就批评一些真人秀节目毫无营养,“傻不愣登跑来跑去的”。因为执导某档真人秀的宣传片,冯小刚此说虽有为其站台嫌疑,不过从大多数跟帖网民感同身受的“点赞”来看,日渐泛滥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所暴露的问题,倒真值得思考。
首先要承认,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的确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与部分网友观点一样,我倒不觉得真人秀一定要有什么特别的“营养”,看看明星或者普通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从消遣娱乐的角度说也未尝不可。问题在于,一些节目为了所谓传播效果,对节目进程进行了过分干预,使本该“真”的东西“失真”,让观众有被“愚弄”的感觉。比如前两年某档明星带孩子的节目,为了对孩子进行责任心考查而设计了“神奇的鸡蛋”测验,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大人们用欺骗和演技去捉弄孩子,效果适得其反,招致各方批评。至于另一些节目中嘉宾为了博眼球而运用夸张的表演或滚滚“雷语”,或者台上牵手转身台下就“变脸”,则已不仅仅是台前幕后“失真”的问题,实际就是为了炒作而过度娱乐化。
之所以会出现“失真”,归根结底是很多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不足,把宝全都押在了嘉宾的卖力表演上。创新不足的第一个表现是节目之间相互模仿。看到别的电视台制作了明星带娃,自己就跟着搞一个;甚至听说别的电视台在制作明星跳水,自己也加紧推一个,然后在同一时间推出搞收视率PK.在这种赤裸裸的恶性竞争下,节目的制作水准自然可想而知。创新不足的第二个表现是,虽然这些真人秀节目的题材花样繁多,但上网检索一下就会发现,要么是模仿欧美某档节目的,要么就是从韩国引进的,乍一看都挺新鲜,版权却都是人家的。结果是,节目一窝蜂地出现,又因为同质化严重而短命化。殊不知,创意才是节目的生命力,比如日本电视台1979年12月31日推出的《超级变变变》,时至今日仍在播出,其主角不是明星,倒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寿星”。
原本市场条件下竞争可以激发不同参与主体的创造力,但部分明星真人秀节目却陷入“高度模仿”的怪圈,其暴露的是制作方在娱乐至上理念指导下的急功近利心态。早在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曾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调控电视真人秀节目,“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这不妨理解为对粗制滥造者的一种提醒:有诚意的制作观众自然看得到,好的节目才能维系长久。
陶短房:罗德曼的“篮球外交”只是唱堂会 2014-01-10 |
张传发:“照妖镜”照出了啥? 2014-05-14 |
扬子晚报:几十斤金首饰嫁女 是否应该惊诧... 2014-05-27 |
鹿永建:让终端公开与“公共账本”如影随形 2015-03-12 |
大众话题:你在“无人超市”里看到了什么? 2015-06-09 |
你在“无人超市”里看到了什么? 2015-06-09 |
墨 歌:别让“任性”泛滥 2015-06-19 |
黄佟佟:林青霞做“野孩子”也是她乐意 2015-08-03 |
消防喷错飞机各方咋沟通的 2015-12-11 |
杨 涛:当官就不应当怕“树敌” 2015-12-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