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现状堪忧,无论是否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其“开发性保护”与在物质和文化上摧毁古村落无疑,这种“专家保护、地方政府求当前政绩、开发商摧毁、村民盲目追逐现代生活”的做法,造成了原有的村落文化被严重歪曲和异化,甚至被无情肢解。这是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去解释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体现,本质上是用工业文明的方式去开发传统村落。当一栋栋拙劣的仿古建筑取代传统古建、种上一批非本土的景观植物后,自封“生态第一市(县、镇、村)”的荣誉造假纷纷出现,走上了一条与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发展之路。
乡村是中国文明之根、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社会的衰亡将截断中国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之路。乡村的振兴必须全方位重新审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模式,摆正乡村的“生态位”,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当前,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已经被工业文明瓦解,广大农村尤其是传统村落凋敝已经在所难免。用生态文明理念主导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是重建传统村落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必由之路。
实现乡村的振兴,必须走出一条既回归乡村发展规律又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之路。
第二,生活优先。必须尽可能满足当地人生活需要,国内火爆一时后门庭冷落的旅游式开发为现行的保护模式敲响了警钟。
第三,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缺乏是传统村落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交通、水电、通信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
第四,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确定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同时营造接近自然的人工自然环境。
第五,凸显村落特色。避免千村一面、万村雷同的现象,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文化传统、产业特点,打造传统村落的个性。
第六,重视村落管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更重要体现在管理上,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事。
第七,强调公众参与。规划和建设传统村落时,必须重视当地村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不能暗箱操作。(作者是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