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量票补刺激下的票房不是真实市场价值的体现,反呈现出虚假繁荣,不利于业界保持清醒认识,提升整体质量
在各地纷纷挤GDP水分的同时,今年的电影春节档也要挤水分——日前流出的一份内部文件透露,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2月15日至3月2日)春节档期间,各大片方将联手限制票补——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在补贴的票数方面也有限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有人认为,限补令会让观众难以购买到低廉的电影票,观众看电影的花费会比以往多了,这是不妥的。然而在笔者看来,各大片方联手限制票补,是可贵的艺术觉醒。
所谓票补,就是电影票补贴。电影票本身有一个最低票价限制,大约在25元至35元之间,然而观众却可以在APP上买到8.8元、9.9元、14.9元等超低价电影票。中间的差价,由片方或电商平台等补贴给影院,目的在于诱使影院增加排片,拉动影片前几日票房。直白地说,票补是片方抢占市场的营销工具。显而易见,票补会增加片方的投资成本,据说业内票补“血战”甚至达到了“没有5000万元票补别进贺岁档”“没有1亿元票补进不了春节档”的地步,让人吃惊。
这种营销手段的盛行,是对好电影的创作者、投资方既得利益的侵蚀。一些好电影的创作者、投资方本来想让票价不低于最低票价限制,比如守住19.9元的票价红线。然而,其他电影的创作者、投资方,却携着一笔巨大的票补资本而来,进行恶意竞争,利用票补抢跑。在这样的利益刺激下,影院也大多依据票补来排片,不玩票补游戏者就只有出局——档期受限、排片减少。这样还有什么市场公平与秩序可言?尤其是小成本影片和文艺片更烧不起钱补贴电影院,不论影片好坏,压根儿进不了重要档期或根本不敢进入重要档期。
对资金雄厚的电影片方来说,通过票补来铺市场,也增大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利润,甚至加大了亏损风险。片方在不堪重负之时却不得不饮鸩止渴。事实上,投入大量票补,最终仍然沦为炮灰的电影并不少见。因为票补在档期前两三天或许有效,在整个档期,最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往往还是上映后的口碑。没有好的内容与口碑,票补再高也可能徒劳。此外,受制于信息不透明,片方的票补资金也可能无法被合理利用,据说有的片方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票补最终不知去向,这也让他们不得不反思票补的实际效用。
笔者认为,限制票补可以约束业界的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票补盛行容易导致内容并不上乘的电影主导市场,影院里烂片越来越多,也会让观众产生深深的失望。此外,大量票补刺激下的票房不是真实市场价值的体现,反呈现出虚假繁荣,不利于业界保持清醒认识,提升整体质量。大力度票补也未必能培养忠实的观众,反会让一些观众认为几元、十几元的票价才正常,三五十元的票价便是暴利了,这也是不公允的。长此以往,电影行业必将受到伤害。
不少观众虽然想购买到低廉电影票,却更希望欣赏到越来越多的脚踏实地、内容为王的电影。因此,笔者期待限补令能落到实处。至于限补令能有多大效力、能持续多久,不少业内人士还持观望态度。的确,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语境下,一些质量不够、票补来凑的片方就算不能直接定低价,也可能搞出新玩法,让限补令名存实亡。如何对票补情况进行监管,仍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一个问题。
马志刚:“最成功产业”的启示 2014-08-01 |
姚龙华:配套政策不到位 “禁宰令”何以令... 2015-08-25 |
农业补贴要紧盯保供给目标 2016-05-19 |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突显“公平的手” 2016-06-16 |
公平竞争,激活每一个市场因子 2016-06-17 |
打破宽带垄断启示多 2016-06-20 |
滴滴优步合并盖因“老二非死不可” 2016-08-02 |
【大众话题】救命药入黑市当反思药品管理机制 2017-11-10 |
救命药入黑市当反思药品管理机制 2017-11-10 |
以“公平竞争审查”纠偏网约车细则 2017-11-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