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7日零时,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发布“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调查”。此次调查是继今年10月假日调查后,全国假日办第二次通过网络征集民众对放假方式的意见。此次调查提出三个调休方案供网民投票。(11月27日《新京报》)
认可:尊重民意值得赞赏 带薪休假才是关键
短短两个月时间里,针对“假日调休安排”全国假日办已经开展了两次调查,诚意可鉴,而且从方案设计的内容来看,也避免了假大空的“惺惺作态”,直面了民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挪假凑假的不满。从方案设计的效果来看,无论最终确定的是哪一个方案,“休假”成“假休”的现状都将得到彻底的改变。也就是说,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对于这种“放低姿态,将选择权交给公众”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
比较这三个假日安排方案,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假日调休安排民众异常关注。二是民众对调休严重排斥。三是希望安排长假。
从这三个特点来看,至少折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众对保障休假权的极度焦虑,当然,这种焦虑主要源于对现状的不满,不仅在休假时间短缺上,而且在休假的结构安排上;二是民众对休闲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对旅游休闲方面,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长假安排有如此明显的依赖呢?
从这三个方案来讲,要实现让每个人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完全消解对休假的焦虑和完全满足休闲需求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最后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如何确保公众休假权得到最大满足”的问题上。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便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其中最重要的看点也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遗憾的是,带薪休假制度依然成为美好而不可触及的“摆设”,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未得到破解,才会有民众对法定节假日安排的焦虑,才会把旅游休闲的期望全部放在法定假日上。落实好带薪休假,就意味着假期选择的分散,意味着合理休闲时间的延长,不仅能给节假日松绑,同时也是实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保证,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确保公众休假权得到最大满足”的规定动作。(高亚洲)
遗憾:均未能充分反映民意
从近些年网民反映的情况来看,民众对于节假日调休安排的建议,主要集中在适当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长假,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不调休放假三天等方面。而此次全国假日办发布的节假日调休安排调查提供的三套方案,均没有反映上述民意。不仅如此,方案A与方案B还将国庆放假时间分别调整为3天与5天,这就离真实的民意愈加遥远。
尽管几大网站的投票结果显示,支持率最高的是C方案,但这实际上也只是网民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由于方案A与方案B将国庆放假时间分别调整为3天与5天,不少网民为了能够保住原有的国庆放假7天的安排,只得选择支持方案C.所以,方案C支持率最高,并不代表该方案就真正反映了民众的真实意愿。
从全年放假总量来看,三套方案无论哪套都没有增加全年11天节假日休息日的总量。而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所认为的,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增加2至6天节假日休息日是完全可以的。所以,有关方面完全可以提供适度增加全年放假总量的更多种方案供民众选择,这样也就能让调查结果更为真实地反映民众的意愿。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全国假日办提供的三套节假日调休方案,均未能全面反映民众的真实意愿,这就导致调查结果不可能真正反映真实的民意,并由此而令开展相关调查活动失去了实际意义。(魏文彪)
评判:纠结的中国式休假
纠结放假安排,也算是中国一大特色。每个人的需求打算都不一样,各行各业的工作特点也不一样,全国统一的放假安排,不要说每一个人都满意,即使只追求大多数人满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相比以前的闭门决策,虽然现在人们仍然只是“被”征求意见,但能够“打开门来征求意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其实,与其如此纠结,不如在保障公民休假权的同时,将放假安排的权力下放给社会、公众。
综观世界各国的休假安排,政府的权力之手都不会伸这么长,主要是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征集民意,确定法定节假日及休假时长,不会直接作出调休、拼凑的方案;二是通过立法和执法,确保公民的带薪休假能够落实;三是严格保障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在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时期能够正常运转。所以,只要法定节假日及休假时长一出来,放假安排也就自然出笼了,除了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是否调休、拼凑制造连续假期,就成了各单位与职工博弈的事情了。而我国放假安排的困境恰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该放假和放假时长真正的民意采纳不够;二是更多的是考虑了放假安排对经济消费拉动的作用,故而习惯调休、拼凑,不够人性化和制度化。
如果我国也一直只实行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时长必须保障和逢周末顺延补休的制度,人们对休假安排也就有了明确预期,自然就不会再纠结调休、拼凑了。如果我国将带薪休假落到实处,也就自然不会影响节假日对经济消费带动作用的发挥了,自然也就形成了错峰休假的格局。
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划清全国假日办的权力界限,明确全国假日办在制定放假安排方案上的责任和义务,管好它管得了、应该管的事情,将众口难调的具体调整放权给社会和公众。否则,“中国式休假”就会一直纠结下去。(郭文婧)
建议:该适当增加放假天数
改变“调休式放假”,是众多国民的呼声,然而这个呼声在“三种放假方案”中完全被淹没,“三种放假方案”依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调休”。不改变“调休式放假”,估计不少国民对“中国式调休”会一如既往地用脚投票。
说到放假的具体情况,国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延长春节假期;二是增加放假天数。但这两个国民最关心的问题,在“三种放假方案”中没有任何体现。
关于春节假期,国人都说7天太短了,除了春运路上来回的奔波,亲人到底还有多少团聚时间?春节假期延长到10天或者半个月,为啥就不可行呢?一位四川全国人大代表已经连续多年提出延长春节假期的建议,而且表示,只要还当人大代表一天,只要春节假期尚未延长,这位人大代表就要把这个建议一直提下去。这件事情说起来可笑,但想起来确实是讽刺——延长春节假期是几乎所有国民的愿望,为啥就不能试一试?
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只有11天。因为假日天数太少,国民对每次放假都充满渴望。每逢国庆大假,就想疯狂旅游,因而造成了全国性的“假日综合症”。而在其他国家,假日天数有15天的,也有20天的,按照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的说法,如果把全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长到15天甚至20天,就可以避免调休的尴尬,也能增加新的假期;增加放假天数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国民幸福感也会产生作用。如此看来,适当增加放假天数,确实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放假问题,关乎国民休假权利,关乎国民切身利益。如果真要广纳民意,那就应该来点实实在在的改变。倘若还是隔靴搔痒式地征求一下意见,还是蜻蜓点水式地公布一下放假方案,似乎是在回应国民关切,实质是在玩弄和忽悠国民。(毛开云)
三言两语
●仨瓜俩枣、朝三暮四的调休,到底该怎么办啊?
——刘书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才放七天?
——申平平
●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
——白斌
●都不支持。
——侯钧杰
●一人难称百人心,更何况是亿万民众?其实解决这个“难题”,可不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跳出问题看问题呢?
——胡山
●哪个都没相中,怎么办?连个说话的机会都不给?
——马金莲
●无论如何调整休假方案,都应该考虑到清明节的特殊性。祭奠英烈祖先的特殊需求。
——黄涛
●我觉得搞这个没意义,最后会一条条留言统计吗?勉强方案A.
——孔明珠
●调跟没调一样。
——铁洋
●说不能那么容易满足民意,那也不能引起民愤吧?郁闷一天了都。
——游利
●真真切切延长两天假期怎么了?!
——端木流苏
●这几个方案强加给群众,“你们只能这么选,你们只有3个选择!!”这有意义吗?难道要100人投票,10人赞同,90人放弃,就能通过这议案?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