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29日上午,山东省广饶县居民刘兴亮收到一件散发着异味的快递,当晚10点多,他在医院永远闭上了双眼。在此前后,两位山东其他地方的网购客和7名投递员工也先后染病入院。武汉收件公司由于收寄验视不规范,将被依法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21日上午,圆通公司在微博致歉。(12月22日《新快报》)寄件方熊兴化工精细化工分厂负责人杨某被刑事拘留。
分析:脏水究竟该往哪儿泼
从野蛮分拣到夺命快递,中国快递业确实疏漏百出,值得反省。人命关天,怎么骂都不为过。只是这几天,很多追问隔靴搔痒,义愤填膺却大而无当。又是验视制度拷问,又是实名制反思,一套一套好像很有道理。只是,这事儿要是换个主角,比如申通、韵达,或者汇通、中通,甚至顺丰或邮政,就一定能避免吗?要不是这次东窗事发,寄送危险品的主可能还是合作愉快的“优质客户”吧。
当然,于法而言,《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第一条第四项中规定,各类易腐蚀性物品(如有机溶剂)不得寄递。此外,根据《邮政法》规定,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收寄验视制度。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只是,氯乙腈也好,氟乙酸甲酯也罢,真要隐瞒也非难事。收件的员工不是化学专家,也没法像科幻小说里弄个神通广大的透视仪,客观地说,眼下在各家快递公司里,要蒙混过关太容易了。除了坐实快递公司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明知有毒有害物质、明知属于禁限邮递物品,甚至明知泄漏出事后还可疑隐瞒误导救治——这样的行为,恐怕已经不能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规制,因其已经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小概率事件,为快递业提了醒,但主要责任(能当真落实的责任)似乎并不在快递本身。
眼下有种论调,说以加盟为主要形式的扩张发展太快,导致内部管理粗放。但一来,加盟出口碑、出质量的比比皆是,从星巴克到国美电器,线上线下,内资外资,不少品牌都是靠加盟连锁做大做强,撑起市场;二来,加盟符合市场规律,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能做大、做深产业链,盘活资源,避免无序竞争。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EMS和顺丰等,民营快递基本是加盟和代理形式,如果一棍子打死加盟模式,基本也就断了民营快递的活路。规范或严管都行,但请不要借着反思“加盟”的幌子歧视民营快递、骨子里扼杀自由竞争。
今年我国快递包裹总量有望突破90亿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快递业刚刚勃兴的现实。国营快递高贵地霸气侧漏,外资快递基本还只是个传说,民营快递又在夹缝中求生存——超常规的刚需、低层次的业态,需要更开放的自由市场来洗牌国内快递业。只有经过市场的洗礼,层次多元、规范有序的快递业,才能真正筑起安全的产业防线。(邓海建)
提醒:捅出化学品管理大漏洞
圆通公司的声明中称,有毒快件交寄时,揽件快递员曾按照公司制度进行了验视,“快递员的化学知识有限,对化学品识别能力不够,而且也没有检验设备,当时发件的化工厂称无毒无害,就揽件发出了。”这当中快递公司相关制度和责任心的缺失显而易见,但酿成如此惊天大祸,也绝非只是快递公司的“收寄验视不规范”,更让人警醒的,是剧毒化学品管理的混乱。
剧毒化学品管理失范造成的危害,其实并不比枪支的失控小。至今让人留下无限伤痛的一个案例,或是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女生朱令的铊中毒事件,风华正茂却惨遭毒手,令举国震惊,然而,铊的来源、乃至到底是谁投的毒,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
依照公安部《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剧毒化学品有极其严格的管理。如果涉事化工厂有严格的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有毒化学品—氟乙酸甲酯的运输,则必须报批并办理相应证件,也绝不可能由快递公司承运。
剧毒化学品如果依然可以长驱直入地侵入我们的生活,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莫名其妙地成为下一个中毒者。(钱夙伟)
分析:没有必要一棍子打倒
网购已经成了一种生活,而网购的发展,既离不开电商的贡献,也离不开快递的努力。可以说,网购业的兴起造就了快递业的快速发展,而快递业也推动了网购业的发展。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快递件竟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事故,称之为“夺命快递”,也反映了人们的忧戚。快递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确实需要重视。
“夺命快递”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有必然因素。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会碰到一个什么样的寄件单位,更是因为快递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实存在并且发现了许多问题。就“夺命快递”来看,起码存在三个问题:收件、派件以及警惕性。
先看收件。虽然《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实行严格的验视制度,而且对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种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就现实来看,快递公司并没有落实到位。
再看派件。有些快递公司、快递人员对于快件的处理,简直耸人听闻。“让快递飞一会儿”,对于普通快件来说,可能只是损坏;而对于危险品来说,则可能是泄漏。这一问题,同样必须引起重视。
最后看警惕性。据报道,快递公司在卸车时已经意识到可能含有毒物质,并且已经造成泄漏,导致了工作人员中毒。可快递公司并没有向有关部门汇报,而只是向涉事化工厂反映,并且“轻信”了涉事化工厂的谎言。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个短板不解决,快递业的未来不容乐观。
因为“夺命快递”,现在快递业是一片凄风冷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没有必要一棍子打倒。需要看到快递业的发展对于网购和就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并非天生顽疾,绝非不可解药。回头来看,快递业发展真的太快了,快得有些让人措手不及,快得“把灵魂落在了后面”。特别是大家都看到“钱景”,纷纷采取加盟的形式进入快递业,造成这个行业门槛太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现在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大快递行业的机制建设,并且针对加盟发展“大跃进”问题,提高快递业的门槛,接长技术和素质短板。这可能比重罚还重要。(毛建国)
延伸:一根毒玉米的不同境遇
上周六11点多,普陀区新湖菜场的菜贩卢某突然发现在忙乱中把一根用来对付老鼠的毒玉米,与其他玉米混在一起卖掉了。他在寻找买主无果的情况下赶紧报警,所幸的是在警察和群众的帮助下,该玉米在出锅前被找到。(《i时代报》)
毒玉米与夺命快递这两起事件,有类似的情节。一是事件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二是都被商家事前发现了。但这两件事,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果。毒玉米事件并没有引发什么后果,而“夺命”快递却酿成了1死9伤的严重事件。这样的结果,皆出自不同的应对手段。
在毒玉米事件中,当商贩发现药老鼠的一根毒玉米被自己不小心混搭卖出后,先是自己在菜市场内积极寻找买主,在找不到的情况下,立即求助于警察,避免了一场人命案的发生。而在“夺命”快递事件中,前一级物流在其他物流都不收有毒物品运输时,仅凭寄主的片面之言,就把剧毒化学物品收下,按普通物品寄送。而潍坊圆通(顺捷)在毒物泄漏、员工中毒送医的情况下,仍不高度重视、仍继续分拣投送被污染的商品。可以说从有毒物质踏上快递之路起,到有毒快件最终送到居民家中,这一路全程尽是违法,导致不该发生的惨剧发生了。两相对比,高低立显。前者体现了一个商人应有的商业道德和做人情操;而后者,则失去了一个商业企业起码的商业准则和应有的商业道义。(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