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西安工作的小魏准备捐献自己的骨髓,谁知血站和骨髓库均表示,今年采集骨髓的任务已经完成,要捐献只能等到明年3月,小魏不明白:“怎么捐献骨髓还有任务?”(11月17日《华商报》)
无论是郑州骨髓库,还是陕西骨髓库、中华骨髓库,都证实捐献骨髓确有时间、人数限制,原因是经费有限,政府拨付的预算用完了就停止采集工作。不难看出,有关方面是量力而行,视经费情况办事,拒绝接受捐献骨髓的做法似乎也情有可原。
捐献骨髓遭拒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某骨髓库告急”的新闻、信息,不时见诸报端、网络,至少表明当下我国骨髓捐献的“货源”并不充裕,这样的强烈反差委实叫人纳闷,何以不在平时做足功课,尽力而为征集尽可能多的有效样本,以应对不时之需,而非得待到“告急”时才临时抱佛脚向社会求援?
小魏志愿捐献骨髓是因为得知一位大学老师今年10月份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郑州入院治疗,希望自己的骨髓能与老师匹配可以直接提供帮助,即便不匹配,还可以帮助其他白血病患者。对这种有针对性的捐献,何不特事特办试一试,毕竟正如小魏所质疑,“经费可以等到明年,但患者有那么多时间等吗?”
某地网友、白血病患者“小风”,病危之际意欲捐献遗体,因无法前往红十字填表,打电话希望对方上门服务而遭拒,不但“小风”感到很失望、很寒心,而且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红十字会方面回应称,确实因为人手有限,不提供上门服务。只是,就“小风”个案而言,当时真的抽不出人手上门服务一回吗?显然未必。
众所周知,我国器官、骨髓、遗体捐献等公益慈善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然而,主动要求捐献的志愿者却被拒之门外,这显然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由此看来,无论是政府的财力支持还是职能部门的履职作风,都有必要变机械的量力而行为能动的尽力而为,说到底,既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作风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