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媒体报道,26岁的朱小姐结婚半年多了,她坚持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早上都由妈妈亲自帮她穿好袜子,吃完早饭后,还要妈妈送她到公交车站,目送她走了后才离开。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但无原则和不讲究方法的爱,带来的却可能是伤害。26岁了还让妈妈帮忙穿袜子,究竟是不会呢,还是不愿意自己动手?每个看到新闻的人在吃惊的同时,都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尽管报道中只举了两个小例子,但透露出的信息却完全符合专家所言的“中国式溺爱”,即特殊待遇、无条件满足、无原则纵容。
过分溺爱之下,孩子不光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孩子心智和人格上易形成致命的缺陷。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应懂责任、有敬畏、知感恩、会爱人,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普遍存在意志薄弱、缺少主见、娇气蛮横、自负无知等现象。穿袜子、洗衣服、乃至烧饭等家务技能,短时间内就能突击学会,但已定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却几乎无法重塑。
实际上,“中国式溺爱”造成的可怕后果并不鲜见:留日学生上海机场刺母,宁波妈妈欲卖肾成全儿子做“富二代”,清华研究生硫酸烧狗熊……这些极端案例,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遗憾的是,有的父母过于关注孩子衣食上的物质满足,在精神和人格成长上却放任自流,甚至无原则溺爱。这样的爱,是一种无知的爱,酿出来的只能是一杯害人害己的苦酒。
相比之下,昨天的另一条新闻就大异其趣:在寒假里其他孩子宅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时,游府西街小学一名12岁男孩和爸爸骑游台湾,6天骑行800公里,还收集了181份祝福青奥的签名。这样做,既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又开阔眼界、奉献社会;在这种理念下形成的亲子关系,更加丰富和多层次,远非父母单方奉献造就的家庭关系可比。在孩子成长中,爱的因素必不可少。如何杜绝“中国式溺爱”,需要父母伴随孩子一同学习成长,理智地爱,有原则地爱,让健全的身心成为孩子应有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