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年,涉及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事件曾轰动全国,如今,河南沈丘县33岁的王娜娜也遭遇了和罗彩霞相似的命运。2003年高考后,王娜娜因未收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而外出打工,13年后,早已结婚生子的王娜娜偶然得知自己当年并未落榜,而是被人顶替读了大学。
身份证信息被占用,毫不知情地失去大学受教育机会,加之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等,罗列下来,冒名顶替的行为侵犯了王娜娜诸多权益,可恨又可怕。见诸报端后,舆论中多为对冒名顶替者的口诛笔伐。然而,从罗彩霞到王娜娜,此类事件里,如何处置顶替方往往还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
报道显示,顶替者父亲称自己当年花了5000块钱从中介手上买的指标。那么,从中介选中王娜娜的信息,到拦截录取通知,直至顶替者成功入学,这其中必须突破多道制度防线。且不清楚中介是如何做到的,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的这一系列程序确实存在制度漏洞,想必有人从中作梗,谋取私利。这些漏洞致使的教育公平的失衡,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未来道路,也改变了两个家庭的生活。
现如今,高考改革不断冒出新方案,可对于大多数出自平凡家庭的学子而言,“一考定终生”仍是他们苦心孤诣向上追求的真实写照。王娜娜和罗彩霞被顶替事件发生在数十年前,很久以后被披露,总是不免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无法确定这种现象是否依然存在,但是,在当今教育资源的分配背景之下,顶替上学对于被顶替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毁灭性打击。无论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是值得下功夫的。
对此,私以为需要应对的,一是念头,二是渠道。为子女的前程而产生铤而走险的念头,这在家长人群中并不少见,甚至是一些家长的思维习性作祟。要从根本上消灭这种心理需求,宣传教育和严格打击都必不可少。同样的,对于那些潜规则链条中的涉利各方,更要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方式往往导致坏事禁而不止。
重观罗彩霞事件的结果,顶替者王佳俊离家出走,主导该案的父亲锒铛入狱,顶替方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这样的结果符合法理和道德原则,让人为之唏嘘的同时也警惕着后来人。毕竟,害人者,终受其害。
目前,王娜娜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渠道终端明面上的顶替者的面纱在一层一层被揭开,而至于那些暗地里为渠道开门放闸的人,如何将其揪出并绳之以法,则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不想看到被偷去身份的王娜娜们,因被动的不幸而造成现时的彷徨和终生的遗憾,也不想再看到顶替者成为这个悲剧故事里唯一付出代价的人。
扬子晚报:北京卖的茅台有多便宜 2009-04-16 |
潮 白:析阜城官员“顾左右而言成绩” 2012-04-18 |
笑评门,怨面相? 2012-12-17 |
太原晚报:文物刻字打了谁的脸? 2013-06-04 |
权力沦陷之恶甚于冒名顶替重演 2016-02-26 |
一次冒名顶替改变一生命运轨迹 2016-02-26 |
还有多少“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人在潜伏 2016-02-26 |
一次冒名顶替改变一生命运轨迹 2016-02-29 |
齐鲁晚报:公民的批评建议不一定是“造 谣... 2008-10-21 |
齐鲁晚报:公民的批评建议不一定是“造 谣... 2008-10-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