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北京青年雷洋“涉嫖被抓身亡”事件,引起了舆论对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东小口派出所执法行为的广泛而尖锐的质疑。这是继陕西青年魏则西、广东医生陈仲伟之后,近日发生的又一起令人悲叹的死亡事件。这些事件,指向难以避免的警民、医患等关系,让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保障产生共鸣,因此,个案背后是社会如何健康运行的大问题。
雷洋事件,直到目前,实际还在真相不明阶段。昌平警方的案情通报,寥寥数语,确实不能解惑,给出完整的证据链,可能也需要时间。现在当然无法判断警方是在草菅人命,或者要掩盖事实。所以,有一些警察朋友,还有一些媒体,提出了一个疑问:凭什么首当其冲怀疑警察,家属也可能撒谎,质疑并没有事实根据。在医患纠纷中,医疗界同样有此困惑。
这看起来是个公允之问。正因为看起来公允,警察群体、医生群体倍感委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情绪性的结论,诸如媒体无良、群众无脑、仇×情绪等。
这个疑问,涉及的是矛盾关系中的平等问题、舆论中的新闻报道和观点区别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回答到底谁更应该受到质疑、谁更应该主动澄清事实、尖锐的质疑到底是福是祸。
显然,在这些矛盾中,双方的关系不是对等的,而是有着强弱之别。具体事件中的警察和医生,即便是个体的,但无论从装备、信息和专业性等方面,也还是强势的,更何况个体身份背后,代表的是更强势的国家机器和医疗机构,理应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若出了问题危害也更大。首先质疑强势者,是人性使然,也是保卫社会的正当逻辑。
作为新闻报道,当然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偏不倚。但现在所说的舆论,主要是指各种观点。在一个公共事件面前,不能说真相未白,人们就非得三缄其口,静候事实。根据各处可能的漏洞发出追问,是推进真相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权力机关和强势一方,不能指望一个没有质疑之声的社会环境,质疑就算不发表出来,也会在人们心里。没有质疑,压力是小了,可对国家社会的健康,又何益之有呢。这种质疑,跟社会心态和公信力高低,关系不大,特别是对权力机关,反而是越经得起质疑,真正的公信力越高。
相关群体的委屈,并非不能理解。现实中,确实是两种情况并存。一方面,警察、医生等,从整体上,有不少问题,有的是害群之马造成的,有的则是体制性的,从社会一般感受来说,这样的群体显得强势。一方面,因为整体形象的损伤和负面社会情绪的累积,给执法执业带来很多障碍,一旦事情闹大,作为个体,往往有口难言,有时甚至为平息舆论承受不应有的压力。
这也是舆论需要反思的地方,质疑可以尖锐,也应力求尖锐,但出发点应是基于理性,推动真相,推动问题解决,推进社会健康运行,而不是一味消费公共事件,以此为噱头换取关注,语不惊人死不休,鼓噪情绪,激化矛盾,生怕事儿不够大,矛盾不够多。
事件发生了,问题出现了,争来争去,反而把事情和问题本身丢了,演化成了群体的情绪对立,结果问题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个现象,难道不值得所有参与到舆论中的人想一想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