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谭用发:开言路还须解“心结”
//www.workercn.cn2013-11-0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一条意见都是一面镜子,开门办活动,关键是广开言路。”一位领导干部的感悟,道出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做好的基本功:多听群众意见、多问群众感受。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征求意见时直指弊端的少,民主生活会上“一团和气”的多,不敢说真话,不愿真批评。究其原因, “心结”没有解开是重要因素。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为,“说真话很容易受到打击报复”。很多时候,说话的环境决定了发言的意愿,单位的风气影响着个人的话风。毋庸讳言,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家长制”“一言堂”作风严重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听不得不同意见,更容不得任何批评。有的甚至听了表扬的话就笑,听了批评的话就跳。他们对说好话的人给好处,而对提出批评意见的人,轻则冷淡非难,重则打击报复。

    “莺歌燕舞吃香、实话实说吃亏”,这种导向一旦形成,人们心里的担忧越积越多,就会不断压缩真话的空间。至于因触怒官员导致批评者被打击迫害、甚至被劳教的,虽只是个案,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要想听到真实的批评意见,需要除顾虑、解“心结”,让言路真正通畅起来。

    据一些老同志回忆,在1962年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代表们之所以能敞开心扉讲真话、道实情,就是当时中央作出了“三不主义”的承诺,即对代表的发言,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征求意见时表示:对提出的批评意见,哪怕再尖锐,也一定会正确对待,认真整改,决不给“穿小鞋”,决不搞秋后算账。这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对讲真话的人不搞打击报复,让人们免于后顾之忧,这是宽广言路的“路基”。

    战国时期,齐威王为振国兴邦,广开言路,鼓励臣民书谏谤议,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此令下达后,齐威王收到了大量谏言,国家随之得以大治。如今,开门纳谏,鼓励干部群众讲真话,不一定非得在物质上要给多少奖赏,但这种“闻过则喜”的精神依然可贵。对敢于讲真话的同志,予以褒扬和鼓励,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对那些“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干部,也要让其受到应有的惩戒。唯有这样,才能端正风气,不断增强人们讲真话的信心和勇气。

    善听还需笃行。闻过即改,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是取信于民、畅通言路的关键。现在,哪里对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改得快、改得好,哪里就能获得群众的信任,群众有话就愿意讲,有意见就敢提。反之,哪里对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只是口头上表示虚心接受,行动上却迟迟不改,哪里就会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群众会觉得“说了也是白说”。事实表明,真改才能换取诤言,行动方可赢得信任。

    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只要干部群众的“心结”解开了,疑虑消除了,直指“四风”要害的真知灼见、推进改革攻坚的建言献策,就会纷沓而来。纳群言、集众思、汇群力,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开展得更扎实,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更有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