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赵 铎:制度安排替代不了反思
//www.workercn.cn2013-12-0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前不久,在民主党人的推动下,美国参议院对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改。在官员提名问题上,只要有过半数的参议员支持就可以终结冗长辩论,使提名进入表决环节。这一修改被认为是参议院对少数党使用阻挠议事程序的行为说“不”。

    从秀拳术到朗读诗歌,从念电话簿号码到介绍家庭菜谱,美国参议院的议事大厅里时不时会上演这种叫做阻挠议事的夸张“戏码”。在参议院,当一名议员想要否决某个议案,却又担心无法获得足够的票数时,便会使用冗长演讲等方式拖延议会进程,使议案无法表决。

    美国一向自诩政治制度完美无缺,怎么会容忍这种扰乱正常议事的行径呢?

    阻挠议事的确是一种“合法的”捣乱。早在美国建制之初,出于对“多数人暴政”的疑虑与恐惧,开国保守派精英在参议院立下无限制辩论的规则,旨在保证持反对意见的少数人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真正影响到立法进程。区别于“多数人说了算”的众议院,美国制度设计者相信,参议院的作用是在立法过程中注入更多的冷静、审慎和智慧,通过充分辩论从政治互动中提炼理性。因此,参议院每位议员的发言没有时间和内容上的限制,持反对意见的少数人可以通过阻挠议事这一程序性设计声张权益,保证每一项通过的议案都是各方平衡的最优结果。

    随着国家政治事务不断增多,阻挠议事的使用也愈发频繁。为了在公平与效率间实现平衡,20世纪70年代,美国参议院设立了现行的结束辩论程序,即需要全体100名议员中的60名支持就能结束阻挠议事。这一改革被认为既尊重了参议院无限制辩论的传统,也降低了参议院陷于瘫痪的几率。

    但现实还是远超出制度设计者的预料。随着两党对立愈演愈烈,人们渐渐发现阻挠议事程序逐渐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原本对“少数人”的保护,变成了对“少数党”的庇护,应以深思熟虑去谋公共福祉的参议院成为以党派与意识形态划线的逐利场。着眼于实现社会良治的制度设计变味了。

    奥巴马上台后,参议院阻挠议事程序的使用打破了国会历史上单个会期的纪录。今年6月,共和党以此又一次阻挠了奥巴马提名的3名法官人选,民主党人对该程序的不满也达到了顶峰,从而出现了前面提到的议事规则改革。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在参议院演讲中说,如今是时候让参议院与时俱进了。

    面对共和党咄咄逼人的蓄意阻挠,在提名人选问题上降低结束辩论的门槛,或许可以暂解燃眉之急。不过,只盯着制度安排,不对从政的动力与追求进行反思,议事规则改革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