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成新平:外甥女的婚事
//www.workercn.cn2014-02-1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春节前,妹夫给我打来电话,叮嘱我为他女儿的婚事多操点心。外甥女段晚霞今年21岁,她当年高中没毕业就跟着父母外出打工。妹夫如此焦急,是因为现在农村仍流行早婚早育,一般女孩子十八九岁就开始相亲了。

    农村的相亲很简单,一般是“媒人”将男青年带到女方家,让男女双方见面。男方认为对方合适,就会下“见面礼”——万元以上的红包;女方如果对男方也中意,便会收下“见面礼”,并热情地挽留男方与“媒人”在家吃饭。如果男方不中意女方,随便找个理由就可走人;如果女方不中意男方,不接对方“见面礼”,男方就只能知趣地离开。

    在一些农村人看来,如果女孩子到了22岁以上,就错过了“青春花季”。每年的最佳相亲时节,就是春节这几天。这几天,一些上了年纪的“媒人”会带着男青年在白衣港穿进穿出,撮合青年男女的婚事。

    有的女孩子一天要看几个男朋友,跟走马灯一样。他们文化水平低,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往往对婚姻没有主见,过于依赖于父母与媒人,难免“箩中选瓜,越选越差”。“媒人不扯哄,两头不会拢”。媒人在牵线搭桥时,只选好的说,至于双方成不成,全靠双方前世修来的“缘分”。

    我为这些90后农村青年感到悲哀。都什么年代了,还依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恋问题上,他们似乎还在重复着我们过去的老故事。

    当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那时,农村刚刚实行生产责任制不久,在村里劳动的几乎都是同姓村民,而族规规定:同姓村民不能结婚。要找对象,只有到相邻的几个村去挑选。农村没有婚姻介绍所,没有青年之家,大家见面交流的机会少得可怜,要想自由恋爱,只有利用晚上看电影的机会,但更多的只有依赖于周边几个媒人。

    媒人对我们的性格、志向、特长、爱好不了解,只注重对方的身高、外貌和家庭条件,认为配得来便约双方见面,“一见钟情”的很少。好在那时我当上了团支书,活动天地大一些,经过几年了解,终于找到了一位“意中人”结成连理。但绝大部分农村青年生活圈子窄,加上不通电话,没有手机与电脑,一天到晚在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以遇上“意中人”。

    如今,改革开放进行了35年,社会发展真快,每个县都通了高速公路,不少地方通了高速铁路,信息高速互联互通,网络联结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微博、微信、手机、电脑……人人可以在网上聊天、交友、对话,婚姻介绍所、相亲网站、电视相亲节目到处都是,现代传媒这么发达,农村青年为找不到对象而苦恼,说起来真让人啼笑皆非。

    “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令人向往,但媒人仍是某些农村婚姻中的桥梁和纽带。社会发展得越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感受和生活质量,金钱、财富在男女择偶时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乃至让不少女青年“乱花渐欲迷人醉”,最终难以找到真正的幸福。但愿外甥女能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挣脱“媒人”对婚姻的束缚,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找到真正心仪的“意中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