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冯武勇:川崎治污,地方带动中央
//www.workercn.cn2014-04-1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毗邻东京的川崎是日本重要工业城市。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川崎出现各种典型城市病。城市上空因工业排放整天烟雾弥漫,大气污浊不堪,主要河流漂满各种生活垃圾,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因大量地方和农村人口涌入,交通、住宅、垃圾等问题也很突出。

    环境、产业、人口,三重挑战之下,川崎市没有等靠中央政府,而是先于中央政府采取了公害治理措施,主动将解决环境公害问题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变害为利。

    针对既有工厂,1968年,川崎市开始采用大气污染集中监视装置,对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源进行日常监测;1969年,建立公害受害者救援制度,对因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实行公共医疗等救助手段;1970年,与市内39家石油消费大户签订了防止大气污染协定,强化对公害发生源的管控;1972年,率先限定废气排放总量、建立公害监视中心;1976年,川崎再领全国风气之先,制定和颁布城市环评条例,要求工厂在新址规划阶段就拿出环保对策。

    大气是流动的,仅靠川崎一市无法彻底根治大气污染。针对卡车尾气排放和污染问题,在东京都牵头下,川崎与首都圈其他城市联手行动,要求卡车安装废气过滤装置,实现了广域范围的尾气污染总量控制。

    曾任川崎市长12年的阿部孝夫告诉记者,必须发挥地方在环保对策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地方城市经过自主摸索,建立起有效的环保对策后,中央政府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全国推广普及,从而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环境治理体系。

    当然,与此同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地方的环境治理技术和应用予以支援也不可或缺。地方在尝试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时,由于无法确定其最终可应用效果,因此需要得到政府扶持。但如果这一环保技术最终推广后能发展成有效益的产业后,国家补助就可以停止。这样既发挥地方城市能动性,也使得各种环保技术有发展成绿色产业的基础。

    如今,众多拥有最先进环境技术的跨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此立足,川崎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产业研发城市和环境治理样板城市。

    川崎市治理公害的理念、条例以及具体措施,后来均被日本中央政府不同程度吸收并推广普及到全国,可以说是地方带动中央的一个有效事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