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黄霑过世10年,他的亲朋好友为了纪念他,建立了一个网站“黄霑书房”,以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缓缓道来鬼才的一生,那也就是香港最风流云动的60年——这个人与这座城,交相辉映。
不知怎的,我为之心折,大约是为这平淡里沉默的深情——不开演唱会,不在报章发声,只用一个小小的网站,写他的生平——如果有志为他写传,从此不用翻陈年故纸堆,这里记录他爱过的艺人,还让你知道他爱过哪些书。如果那之前,你只知道他曾与林燕妮有一段情,那么今天,也许你有机会看到他除了浮浪子之外的其他面容。
也大概因为,从黄霑身上,我还能看到中国式老才子的遗韵:往往出身不俗,学历傲人,少小便以惊才绝艳的姿态出名,却成就有限。为什么?因为他们爱玩,不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全用在“工作”这么不好玩的事情上。黄霑写歌靠灵感,作诗靠激情,写广告也要妙手偶得,一句“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真是大俗大雅的杰作;他也率性,对工作对家庭对女人全如此,一下子发脾气,一下子又嬉皮笑脸求爱;他财似云来又散财如水,他今朝有酒便今朝醉,明日欠债了,怎么办?没关系,找钱就是……
这个“他”,可能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也可能是“半醉半醒日复日”的唐伯虎,当然,也是黄霑,抑或与他同时代的蔡澜、倪匡。而这样的才子作风,在今时今世,已经不受欢迎了。
写作前所未有的卑贱,音乐式微。靠吟风弄月生存,不是不可以,只是好心人会建议你去街道拿低保,找一份稳定工作。不负责任的潇洒,不再被全社会原谅,目下的标准是:渣就是渣,谁管你有才没才!成熟干练才是好男人面貌,最代表主流思想的电视剧里,已经多年不曾出现诗人、画家等才子当作被爱恋的男一号了——二三号有没有?我只能说:我看剧有限……
有时候我也嫌弃他们过分的卖弄,连西式才子董桥,我也未免觉得他活得太津津有味。但没有才子的时代,何其寂寞。人人都规规矩矩,锐意进取,不闷吗?
而能像黄霑那样,纵情地活一生,哪怕这一生只有六十春秋,其实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