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秋刚过,国庆将至,一轮密集的交际性饭局和亲朋聚会又要到来。饭桌上推杯换盏,“中国式盘问”绵里藏“针”,家庭聚会被手机“插足”……昨日有媒体盘点了假日返乡族的“交际尴尬”,并追问道:对于这些长假返乡的交际问题,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摒弃这些交际方式,我们还能不能好好地聊聊天?
劝酒、盘问、低头族,这三大话题并不新鲜,每年国庆、春节等假期里,我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类似情形。对此媒体聚焦过,专家呼吁过,医生提醒过,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很多人的假期仍过得热热闹闹,一地鸡毛。
仔细想想,其实这三大话题有一些共性,都是家庭内部活动,都是在封闭空间内发生,进一步概括的话,基本都在饭桌上发生。所谓“社交尴尬”,表面看由过度饮酒、刺探隐私、沉迷网络等陋习引发,往深处想,与我们的过节方式不无关系。
有位学者曾撰文研究过中美节日文化差异,文中称中国节日无不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具有封闭性、家族性;而美国节日更强调人的互动性、参与性与狂欢性。当然,这种差异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但当我们面对上述问题困惑难解时,不妨取他山之石,细细品味借鉴,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笔者有一朋友,每年家族聚会,都是欢聚两三日,豪饮三五顿。虽也尽兴,却总觉乏味,且伤胃伤身,过后反要修养几天。今年中秋时,他突发奇想,模仿《爸爸去哪儿》将大家组织到了一个度假村中,吃喝只是点到为止,大量时间用来进行猜谜、抢椅子、接力跑等亲子互动游戏,每项比赛还有奖品奖牌。据他说,老中幼三代都玩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空低头玩手机呢。
可见,交际空间与交际形式,的确会对交际的内容、效果产生影响。在封闭的环境中难免会家长里短、琐碎繁杂,儿孙辈玩手机,未必没有逃避追问或无聊的因素;而跳出饭桌前的狭小空间,来到一个自然开放的环境中,人的心胸舒展,交流也会更加轻松随意。另外,推杯换盏也并非唯一的交流方式,人们可以有更健康,效果更好的互动。
在某种意义上,吃喝和手机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退化了,但这并非吃喝和手机的原罪。之所以出现社交尴尬,主因还是我们对它们过度依赖,不分场合不懂节制。事实上,如果科学适当运用,它们确实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例如,笔者的朋友事后在朋友圈分享了活动照片,不仅延续拓展了家族成员间的交流,还引起其他亲友羡慕,纷纷表示愿意效仿。
任何事物过犹不及,要想化解节日里的交际尴尬,就不能为吃而吃,为聚会而聚会。这个国庆节,不妨找个机会逃离饭桌,以更具互动性、更温情、更多样的活动,让聚会回归亲情交流的初衷。
一家之言:中国足球须重新打量 2009-01-15 |
光明日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简单 2009-06-26 |
新华网:别让“番茄大战”伤了农民心 2008-10-21 |
早干嘛去了! 2010-07-30 |
光明日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简单 2009-06-26 |
中国足球须重新打量 2009-01-15 |
微言快语 2011-12-20 |
地铁蹭凉考验“凉心” 2013-06-27 |
王云帆:鲁山大火烧出养老产业的软肋 2015-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