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柯仲甲:珍禽岂能当美味
//www.workercn.cn2015-10-0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保护候鸟,不能奢求偷猎者大彻大悟,关键还在于完善法律,让偷猎者既不敢有“贼心”更不会有“贼胆”

  秋意渐浓。为了躲过严冬,“高原精灵”斑头雁正忙着南迁。它们要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前往南亚寻找温暖的越冬地。

  事实上,对于斑头雁这样的珍禽来说,想要延续其种群在地球上的存在,必须克服比高山、严冬更残酷的考验。从高原飞抵南亚的旅途危机四伏,猛禽的追逐、人类为了满足自己食欲而布设的天罗地网甚至猎枪,都是斑头雁时刻面临的生死考验。有统计显示,仅在我国境内长江源的斑头雁繁殖地,2012年之前每年被偷盗的鸟蛋就多达2000余枚。

  斑头雁的遭遇,是候鸟生存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虽有不少法律和相关保护区,但候鸟遭猎杀、贩卖的新闻近年来仍时有耳闻——天津北大港湿地几十只东方白鹳遭毒杀;我国中部的“千年鸟道”沿线甚至形成了捕杀、贩卖候鸟的产业链;在一些地方,每年过往的候鸟成为秋令进补的盛宴。据说在广东曾随处可见的禾花雀,因为被开发成餐桌美味,近年来居然硬生生被“吃”成了濒危……偷猎者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却看不到长远的生态价值;饕餮客也没闹明白,他们吞噬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食客试图通过候鸟“进补”,吃下的可能是偷猎者喂给候鸟的毒药,也可能是候鸟携带的未知病毒。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候鸟,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奢求偷猎者大彻大悟,关键还在于完善法律,让偷猎者既不敢有“贼心”更不会有“贼胆”——建章立制,在候鸟和不法分子之间树起一道“防火墙”;加强执法,从严从重打击猎杀候鸟、食用候鸟的行为,让那些胆敢以身试法者“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幸,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地对候鸟的保护法规及措施越来越严密,越来越多的民间环保组织和民众加入到了保护候鸟的行列中来。我们期待,千百年来艰难飞越“世界屋脊”的斑头雁,每年都能平安往来、繁衍生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