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冬日的华北平原,没了玉米等高秆儿庄稼的覆盖,田野一览无余。在青青的冬麦田里,隔三岔五的坟头格外显眼,与十多年前的景象大不一样。
以前,村里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祖坟。族人过世后,按照“携子抱孙”“兄东弟西”等旧制,会被埋进自家祖坟里。因此,田野里的坟茔比较集中,孤坟极少。据村里的老人讲,各家的祖坟都是许多年前族人花钱买下的土地。尽管后来土地归了村集体,祖坟依旧得到大家的承认,再葬人入祖坟似乎天经地义。
上世纪80年代,耕地承包到户。那时很多村子的耕地是“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承包关系比较灵活。如果谁分到有坟头的耕地,只能自认倒霉。当然,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补偿,每个坟头要刨掉一定数量的耕地。大家也没什么好埋怨的,毕竟谁家都有祖坟。再说了,三五年后耕地还要调整,谁的意见都不大。
1998年左右,农村的耕地进行了“第二轮承包”。与第一轮承包政策不同,第二轮承包将承包关系定为“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关系由此稳定下来。有了这层约束,即使祖坟地再建新坟,坟主也要给耕地的承包人一定的经济补偿,不然会有很多麻烦事,甚至影响邻里关系。
近些年,农业机械化普遍推行,坟头严重影响机械耕作,人们的怨言多了起来。一些地方开始宣传推行火葬,试图减少坟头。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转变缓慢,配套设施又跟不上,村里普遍没有建起骨灰堂或公墓,实际效果很差。就算勉强火葬,人们还要再将骨灰“套棺”土葬,实际上变相增加了经济负担。
也有一些祖坟地,经过时间的推移,建不下新坟了。那么,新坟建在何处呢?很多人为了减少纷争,自然而然地选择建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在人们的观念里,承包地基本算是自家的私有财产,怎么处置别人无权干涉。村干部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不让埋在承包地里,又能埋在哪里呢?孤坟就这样一座又一座多起来。
望着肥沃的田野,我想,农村的殡葬改革真的就那么难吗?如果各村都仿照城市的样子,建起公墓或是骨灰堂,逐渐过渡,就算不能杜绝土葬,至少也可以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吧?习俗的改变,都是在引导民意的条件下进行的,前提是必须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甚至南辕北辙。
为什么维护学术规范比不维护更好 2010-08-10 |
李泓冰:辛亥百年,让我们再一次出发 2011-09-09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讲述历... 2009-09-04 |
孙秀岭:城市不能随心所欲地“打造” 2012-02-17 |
马祖云: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2013-11-07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讲述历... 2009-09-04 |
詹 勇:“权力的任性”要不得 2014-12-10 |
“权力的任性”要不得 2014-12-11 |
中国青年报:历史真的只有那么点事儿? 2009-05-04 |
中国青年报:历史真的只有那么点事儿? 2009-05-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