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历史现象往往在同一焦点上展示出惊人的相似或强烈的对比,从而引起人们的思索。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京畿闹蝗灾。有一天,唐太宗捉到几个蝗虫,他对蝗虫说:“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肺肠。”说完这话,便不顾左右随从劝阻,硬是把蝗虫吞了下去。唐太宗“吞蝗”,或许是发之于真情,或许是演戏给人看,或许两者兼而有之。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如果他不谙下情,不了解蝗虫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如果他视黎民如草芥,不懂得老百姓的可悯与可畏,恐怕就不会有“吞蝗”之举,说不定还会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贺蝗”是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的事,是年七月,“飞蝗蔽日,所过赤地。京兆尹杨知至奏:”蝗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宰相以下皆贺。“史书上的这几句话,并无一字说到唐僖宗,却几乎字字都鞭打在唐僖宗的身上。”飞蝗蔽日,所过赤地“,老百姓的命根子都已经被吃得精光,而唐僖宗竟然还会听信”蝗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的天方夜谭。民不聊生,黄巢、王仙芝已揭竿而起,而唐僖宗竟然还陶醉在一片恭贺声中悠然自得,足见其对民情民意的漠然与无知。
从贞观二年到乾符二年,相隔247个春秋。从“吞蝗”到“贺蝗”,见证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亲眼目睹隋朝覆灭的唐太宗,懂得“载舟之水,亦能覆舟”,并“常以此思之,不敢纵欲”,这种自觉性非常重要,不然,就不会有唐初的贞观之治。但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去考察,这种自觉性又有很大局限,要使唐朝的历代帝王都能自觉以隋为鉴,牢记覆舟之理,毕竟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觉性终究会逐渐淡化。唐僖宗时,“奢侈日甚,赋敛愈急,连年灾荒,不以实闻,百姓流殍,无所控诉”,唐统治者已经成为食民的蝗虫,但唐僖宗显然没有“自觉”到这一点。
知晓民间疾苦的唐太宗,也懂得生长于深宫之中的龙子龙孙的先天不足。因而,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唐太宗就没少给他补上这“必要的一课”。据史书记载:“上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而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按现在的说法,这就叫“传帮带”。永徽之初,颇有贞观遗风,大致就与唐太宗的“传帮带”有直接联系。但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去考察,这种“传帮带”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唐太宗带得了唐高宗,还能带得了唐僖宗么?
靠当权者的“自觉性”和老一辈的“传帮带”或许能够保证一代、二代、三代,却难以保证十代、二十代、三十代。唐太宗当然希望贞观之风“代代相传”,然而他毕竟是封建帝王,不可能找到更不可能实行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律的新路——让人民监督政府,让人人起来负责,那他的子孙们还当得成皇帝吗?
姜怡翔:创作当代的经典性绘画 2010-10-19 |
申东旭: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2013-01-31 |
李思辉:“以身试水”胜过无数文件腔 2014-07-01 |
木卫二:解谜刺客聂隐娘 2015-08-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