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年一回,雁已归,春又来。当四季之首,遇上了农耕文明已经深入到血脉深处的我们,春天,就承担起了人们最殷实的希望与期待。
寻花探问春消息:我们永恒的“春天情结”
冬日当藏。每到冰封雪裹的冬天,土地山川树木河流都依次沉沉睡去,所有古训也都用各种方式告诉被“冬”所怀抱环绕的人们:“现在,也到了你们休养生息的时候。”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一句很风趣的话:“所谓冬藏,其实就是老祖宗们给我们一个借口,让我们光明正大的颓废几个月,对吧?”
如果这个假设真的成立,那么古圣先贤们真是睿智慈悲至极,他们深刻洞悉“关照”这个道理,关照世界、世人,也关照每一个人的心。在遥远的古代,就给出了我们今天最应该重新放置回生命中的东西:张弛有序,急缓有度。有条不紊的走过一年又一年,走完这一生。
既然是张弛有序,也就是说,即使真的是允许人们“名正言顺的颓废”,也是为了那之后的每一次奋起。所以,紧随而至的春天,就变得充满了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文化中,春天简直是与一切相融合。它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和崭新的生计: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田野中的播种和春天时所振奋起的生活态度,都决定了这一年的收获。
春天中的万物最细密周到的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风、花、雨、月,莺歌燕舞,每一样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应,点染了整个世界,温柔了每一双眼睛。
春天又是充满哲理的:“尽日寻春不见春,春在枝头已十分。”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只感受到被无数不可及的渴望所磋磨,却忽略了,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崭新的季节所缠绕。
同时,春天还象征了爱情、故乡、风发的意气……总之,涵盖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纵使现实生活的确是不完美的,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也会为生活镀上一层色彩,让人看到希望。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四季的拟人化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冬天像慈母,让疲惫了一年的孩子回到家里,安心歇上几天。然后,突然有一天,猛地推开窗,一位名叫“春天”的恋人,已经站在了不远处,等待着你扑向他(她)的怀抱,与你一起在新的一年中比翼飞翔。
这场爱恋,年年都会如期而至,不管你身在何方,也不论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你的日子里究竟是眼泪多还是欢笑更多,他(她)都会准时到来,带着春风春雨、春柳似锦、春水如歌,填满我们的生活。
在青海有一座丹噶尔古城,那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镇、必经之路,唐代的文成公主就是穿过它入藏。古人们在这里修建了文庙、关帝庙——走到哪里,就把文武圣人的教诲带到哪里,这是中国人的执着。而城中还有一座青砖牌楼,高悬的匾额上只刻着两个简洁的、方正优美的汉字:迎春。
再也不用多说一个字,即使隔了数百年,站在牌楼下,也能马上想象出,当年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沿着丝路走到这里的人,抬起头看到这两个字,立刻就消减了一身的劳顿与风尘,心里也踏实了,因为,到家了。
比语言、血脉更牢固的凝聚起人们的,是共同的信仰,对春天不变的情结,就是我们的信仰。
所以,当耳畔一缕春风拂来,天边一列归鸿掠过,枝头一颗花蕾初显。我们的精神也就会为之一振:一个可以信任的春天,又来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