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浓缩”知“进退”
王雷
//www.workercn.cn2016-04-11来源: 求是网
分享到:更多

  有人说,熟读历史上下五千年,能让人知荣辱、辨得失;有人说,学贯中西跨越六大洲,能让人拓视野、颐襟怀;还有人说,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滴水见太阳,小事见精神。那么从一本本干部人事档案中,我们又该有怎样的认识呢?每一本档案都是一个缩写的人生,既有五湖四海,也有德才兼备;既有进退留转,也有喜怒哀乐;既能催人奋进,也能发人深省。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谓,开卷有益。一本书能够给人启迪,也能够让人灵秀。一本本档案更是能够让人看到进取和进步。每一点小的进步,都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力量,也意味着收获,更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进是一份砥砺,梅花香自苦寒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党员干部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无根之木,也不是无本之源,需要经过摔打和磨砺。俗话说,滚石上山靠拼搏,振兴发展靠实干。不但要有“孺子牛”的无私奉献、“毛驴”的守拙用劲,也要有“蜜蜂”的默默耕耘、“春蚕”的朴实无华。去一线锻炼、到基层吃苦,关键时刻加班加点、急难险重冲锋在前。经常在现场跟百姓共唠一份家常,在基层跟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心中才会有感动、有时代,也才会觉得每天吃的饭是香的,喝的水是甜的。

  进是一份担当,人无压力轻飘飘。能负多少重,才能行有多么远。负重与进步向来是一组正相关。党员干部是迎着困难上,还是绕开问题走,不但是勤政和惰政的分水岭,也是进步和后退的分界线。世界再嘈杂,内心需沉静。不是每个人都能不管不顾当前的得失而去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只有扛起该扛的责任,落实应尽的义务,再深的水也趟,再难的关也过,再复杂的题也解,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才能不负理想抱负、不负群众期盼、不负时代机遇,真正做一块迎风破浪、勇往无前的“压舱石”。

  进更是一份信任,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的进步,决不仅仅是职务的升迁、收入的增加,而是要看有无赤子之心、为民情怀,是不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的吃饭穿衣、生老病死、男婚女嫁、家长里短、春播秋种放在心里、记在心间,做到不兴事业不满意、不见实效不撒手、不出亮点不罢休、不惠百姓不甘心。只有这样,淌的每一滴汗才会有回报,付出的每一份辛劳才会赢得信任,扎根在那充满希望、孕育丰收的田园,才会激扬人生、放飞梦想。

  如果说,从一本本档案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为民务实清廉的,风正潮平,他们扬帆破浪;任重道远,他们奋鞭策马,那么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极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现象,更有甚者逾越底线、违纪违法。一篙松劲退千寻,前进不容易,倒退不费力。党员干部要有所镜鉴。

  在因循守旧中,退去了素养提升。人类文明,纵向来看就是历史,横向来看就是社会,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融入社会才能无往不胜。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不愿学习、不思进取,用过去的“武器”来打现代的“仗”,用昨天的话来讲今天的事, 讲政策不如上访户、讲法律不如拆迁户、讲技术不如专业户、讲发展不如个体户、讲对组织的感情不如贫困户,可以说,已经平庸如路人。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生活不会眷顾默守成规、满足现状者,只会垂青善于创新、勇于突破自我者。

  在慵懒散拖中,退出了群众心间。有的群众反映,现在机关的门是好进了,脸也好看了,就是事情不好办。我想这不好办的背后,还是少数党员干部的作风不过硬,有的身在基层,心不在基层;有的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更有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山林再大,也经不住野火的焚烧;江海再深,也灌不满一只有漏洞的酒壶。李克强总理说:“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当“耿飚之问”再次提出的时候,这些党员干部还有底气回答吗?贺龙说,没有群众就没有胜利。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在迷失自我中,退出了发展舞台。少数党员干部常入鲍鱼之肆、少闻芝兰之香,久而久之,就会香臭不分,漠视法纪。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当官与发财自古就是两道。如果只是想着张嘴吃点、伸手拿点,早晚会划伤自己、刺痛亲情。要知道,薪水如泉水,虽然不多,却可终生受用;外财如洪水,水势虽大,却会带来灭顶之灾。“青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才是真正的安全岛。否则只会在迷失自我中,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在蹉跎岁月中,内心煎熬,后辈蒙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