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促进就业”之种种
王石川
//www.workercn.cn2016-05-13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四年前,侄女二本毕业,就业路上踉踉跄跄,后觅得一家医疗杂志。杂志不景气,便作考研打算。一年后,顺利考上某省属重点大学,今年毕业,可工作仍未着落,她一度后悔考研,对读这么多年书却仍无法顺利解决生计问题而苦恼。

  就业难的确存在。根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2014年727万人,2015年750万人。今年呢?日前,李克强总理到人社部考察时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还不包括其他一些重点保障对象。所以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人,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十年翻一番。毕业人数越来越多,难怪坊间有人感叹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其实,毕业生增多不是坏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所占总人口比例毕竟不算高,几年前有数据称,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美国的35%.

  大学毕业生增多,导致就业竞争加剧,从而出现就业难,这符合逻辑。但是,如果社会上需求毕业生的岗位增多,就业难就可大大纾解。换言之,如果就业容纳器变大了,毕业生多了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所谓的就业难不复存在。

  问题是,就业容纳器如何变大?一方面固然需要经济增速保持合理水平,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民企生机勃勃,雇人越多,毕业生的机会自然就越多。权威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大约创造了全国60%的GDP和50%的税收,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

  据报道,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企业带来直接就业人口1500万,间接就业人口3000万,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企业,稳增长、促就业就或非难事。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为阿里巴巴,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前景远大。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一个冷峻的现实,即不少民营企业遭遇不公,民间资本投资无门。李克强总理的原话是,“说实话,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正因如此,从去年四季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出现下降。如果民资没有好去向,民营企业没有好出路,广大毕业生就业或将遭遇雪上加霜。这就需要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门槛,在相关领域敞开大门,有门可入,并有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多赢。

  当前,大学生创业已是社会热潮。笔者认识几个创业中的学子,他们在互联网领域发力,个个踌躇满志,对未来抱有乐观期待。应该承认,这是创业的黄金时代。当今的世界经济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一种是实体经济一种是虚拟经济,互联网把这两种形态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实体经济。去年3月15日,有记者问李总理是否在网上买过东西以及对网店冲击实体店的看法,李克强回答说: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那些年轻的学子,发挥聪明才智,契合时代发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或许真能有一番作为。

  如果大学生创业成功了,不仅可解决自身就业,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一项调查显示,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群体平均月收入与就业现状满意度,均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群体。当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或许真比给别人打工更舒坦。但是必须厘清的是,创业毕竟是一条艰辛的征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创业成功。由于准备不充足,经验不足,再加上急于求成,过于乐观,大学生往往交了好多次学费才能创业成功。

  苦读寒窗十数载,如果就不了业,无疑很沮丧;如果找不到理想职业,难免会失落。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太多了,也不能认为不该读大学、不该读研,否则这就成了另一种读书无用论。就业难固然存在,但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这个热气腾腾的双创时代,每个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