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立 冬
田东江
//www.workercn.cn2016-11-08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是立冬。传统观点认为冬季自此开始。科普文字说,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才算作冬季。不过在广州,这些天包括昨日仍宛如盛夏,白天的气温29摄氏度,一直在穿短袖,且有不知穿到何时的态势,说是冬季开始,未免相对失笑。当然了,二十四节气也根本不是根据岭南的季节变化总结出来的。除了清明、冬至,岭南相当重视,其他的也概不理睬,而指导农事活动当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功能。

  在北方,黄河中下游一带就全然不同了。元稹《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云:“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如果说“初冬”这个时间点还有些含混,那么宋相张商英的《立冬日》则明白无误了,他又是怎么说的?“己亥残秋报立冬,新新旧旧迭相逢。定知天上漫漫雪,又下人间叠叠峰”,那天许是特殊一些,至于“夜来西北风声恶,拗折亭前一树松”。不知道当时张商英身处哪里,想来是汴京也就是开封,确是的话,无疑那里真的已经入冬了。

  传统社会对待立冬是隆而重之。《吕氏春秋·孟冬》云,“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做好准备。到了立冬这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曰:“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就是奖赏那些为国捐躯的人的后人;与此同时,也抚恤孤寡。这样的话,立冬的内涵就远远超出其作为冬季来临的标志了。这是官俗。

  民俗在立冬日也有相应体现,看看《东京梦华录》,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这种情形,在北方生活过且稍微有点儿年纪的人都会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中我离开齐齐哈尔时,冬藏还是家家户户的“规定动作”。在梅尧臣的笔下,这情景诗情画意:“畦蔬收莫晚,圃吏已能供。根脆土将冻,叶萎霜渐浓。不应虚匕箸,还得间庖饔。旨蓄诗人咏,从来用御冬。”现实则很骨感,至少我感到是一种沉重负担。首先,每家要择一空地去挖菜窖,不是华北那种掘一长方形的坑,然后加盖,而是挖一个直径不足一米的圆洞,三四米深,到底部之后再四扩,直如《地道战》里打鬼子的那种。圆洞出入用,四扩部分储存用,储存的有土豆、大白菜、萝卜、胡萝卜、大葱等。《东》中同时介绍了不少“时物”,姜豉、鹅梨、榅桲(水果)之外,甚至还有蛤蜊和螃蟹,不知这些东西是否入藏,是的话颇有些不可思议。

  《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胡统领带兵去剿莫须有的土匪,从杭州到严州不过只有两天多路,却“一走走了五六天还没有到”。怎么回事呢?船上的官员公款嫖妓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关联到了立冬。“这日饭后,太阳还很高的,船家已经拢了船,问了问,到严州只有十里了”,问他“为甚么不走”,船家回道:“大船上统领吩咐过:‘明天交立冬节,是要取个吉利的。’所以吩咐今日停船。明天饭后,等到未正二刻,交过了节气,然后动身,一直顶码头。”交节,两个节气交接的时候,算命中常用。命理中的月份都是以节来断月的,所谓交节即消,那些凶的、不吉利的东西过了节就自动消除了,因而胡统领一定要过了立冬节才动身。该回目中最搞笑的,还是胡统领教训文七爷的那些话,他假装说是他在省里听到的:浙东“所有的官员大半被这船上女人迷住,所以办起公事来格外糊涂。照着大清律例,狎妓饮酒就该革职,叫兄弟一时也参不了许多。总得诸位老兄替兄弟当点心,随时劝戒劝戒他们。倘若闹点事情出来,或者办错了公事,那时候白简无情,岂不枉送了前程,还要惹人家笑话?”其实,他因为吃文七爷的醋而旁敲侧击,却浑然不觉“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不知道自己也黑”。

  宋人余安行《龙游舟中遇立冬》诗曰:“挂帆朝发龙游浦,天寒正下潇潇雨。共道人间今日冬,连樯处处欢相语。我今与汝共孤舟,寂寞舟中任水流。人生自适乃为乐,莫把闲肠生寸愁。”这个龙游,可能是今天浙江衢州那个龙游吧,所以天虽寒但下的是“潇潇雨”而不是“漫漫雪”。从“共道人间今日冬,连樯处处欢相语”来推断,立冬在宋朝是个相当快乐的节气,只是余安行那时不知遇到了什么失意之事,科举又一次落败(余安行53岁中进士),还是上书言事被斥而心灰意冷,退隐家居?总之,该高兴的时候高兴不起来,以诗句聊以自慰,必是人生中遇到了某种坎坷。

  如今的立冬简单了,简单到只是媒体什么的嚷嚷一下:今日立冬。索然无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