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自知者英 自胜者雄
方铭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出自王通《中说·周公》:“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问勇,子曰:“必也,义乎!’”对于李密与王通的这段对话,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在其《西山读书志·文中子之学》中记载更详细,李密向王通请教“王霸之略”,王通说:“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又问“英雄”,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又问“勇”,王通说:“必也义乎!”李密离开后,王通说:“乱天下者必是夫也。幸灾而免祸,爱强而好胜,神明不与也。”

  王通为隋末大儒,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王隆、其弟王绩、其孙王勃都以文章成名天下。《中说》一书是王通门下弟子记录和整理的王通言行录,虽难免有所增饰,但大体体现了王通的思想。

  宋人阮逸在注“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时说:“自知故能知人,自胜故能胜人。”能客观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评价他人;能战胜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胜过别人。“自知”即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里“自知”和“自胜”连文,“自知”应特指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胜”重点在强调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自知才能知人,能自胜才能胜人。《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在战争中,知他人所短,知自己所长,才能避实就虚,以己之强击彼之弱,所以《孙子·谋攻》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能知己之短、知人之长,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他人学习,才能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论语·里仁》载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述而》载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说的是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避免重复他人错误的重要性。《道德经·道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商君书·画策》说:“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韩非子·喻老》说:“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只有知人与自知,才能成就明智之人。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持续积蓄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三国时期魏人刘劭《人物志·英雄》说:“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刘劭又说:“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英”就人的聪明谋略而言,“雄”就人的胆气决断而言。一个人必须兼有谋略和胆识,才可以称为英雄。所以,刘劭又说:“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自知”依靠智慧,“自胜”则依靠胆气。战术上的谋略与战略上的胆气结合,才能体现出英雄气概。

  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国家或民族要自强,都必须“自知”与“自胜”。“自知”是为了自强,“自胜”是为了天下和平。《商君书·画策》说:“是以勇强不敢为暴,圣知不敢为诈。”《文子·符言》说“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因此,“圣人之欲贵于人者,先贵于人;欲尊于人者,先尊于人;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乐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重有余而气顺也”。一个人拥有强力,不是为了逞强施暴;一个人拥有智谋,不是为了欺诈。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是如此。

  《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载,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战,夏后相说:“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勤俭节约,一心向善,“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而说,欲成为英雄之人、英雄之国,就应该身体力行,时刻想着为人民、为全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为人民的幸福及全人类的永久和平与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