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看花人
田东江
//www.workercn.cn2018-04-10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时下广州正值鲜花盛开的时节,因而到处是花,到处是看花的人群。木棉刚去,宫粉紫荆、黄花风铃等又格外耀眼。我在收费的海珠湿地、不收费的海珠湖,均有目睹;微信圈则延伸了视角,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看花市民之众,导致校园内外道路、地铁口皆人满、车满为患,以至于引发了校园要不要借鉴武汉大学看樱花的做法,进行收费的问题。

  这种“出门俱是看花人”的情形,杨巨源早已诗意地呈现笔端。李渔说:“花鸟二物,造物生之以媚人者也。”不管他这话成立与否,人们喜欢看花是个不争的事实,即便从前也不例外。《新唐书·白居易传》载: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然“宰相嫌其出位,不悦”。这时有人说话了:“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白居易就这样被“追贬江州司马”。白母为什么会堕井呢?《南部新书》云,就是“因看花”,而白之《赏花》《新井》诗,不免有害名教。《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看花,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丫鬟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丽娘说:“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清朝有位广陵殷氏女,也有一首看花诗透出弦外之音:“土来浇灌水来栽,颠倒工夫任我来。满院春风花自语,不将颜色向人开。”

  唐人看花格外看重牡丹,民间传说中武则天与之还有过一段恩怨。《唐语林》云:“京师贵牡丹,佛宇、道观多游览者。慈恩浴室院有花两丛,每开及五六百朵。”许是这个缘故吧,白居易刚上任杭州刺史,便“令访牡丹”。找了半天,“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得此花,始栽植于庭,栏围甚密,他亦未知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其上”,专为满足白氏“到寺看花”。皇帝也喜欢看花。如《武林旧事》云,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三月初十日,人奏“连日天气甚好,欲一二日间恭邀车驾幸聚景园看花,取自圣意选定一日”,成了太上皇的高宗不知怎么动了恻隐之心:“传语官家,备见圣孝,但频频出去,不惟费用,又且劳动多少人。本宫后园亦有几株好花,不若来日请官家过来闲看。”按《履园丛话》的说法,清朝“京师看花之所”在丰台,那里“凿池开沼,连畛接畦,无花不备”。

  还是唐朝,“看花人”也可以借指,借指进士及第者,当然也是真看。唐朝举子进士及第后有大量宴集活动,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个叫关宴,曲江泛舟、杏园探花、雁塔题名什么的,搞好几天。《唐两京城坊考》明确杏园在通善坊。《云麓漫钞》转引《秦中岁时记》云:“杏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便差定先辈二人少俊者,为两街探花使;若他人折得花卉,先开牡丹、芍药来者,即各有罚。”就是说,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进士二人为探花使或探花郎。唐诗中此类作品数量不少,刘沧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李远之“今日杏园宴,当时天乐声”,刘禹锡之“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或即时抒发,或触景生情。刻薄者如施肩吾,因与同年赵嘏不睦而赵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乃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

  实际上,这一天不独杏园,京城长安的所有名园一律开放,任由及第举子们采摘,所谓“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张籍句)。孟郊《登科后》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完全是写实。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贾岛的《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道出无限凄凉的同时,流露了无比的艳羡。有人研究,唐诗中写自己当过探花使的有两人,一个是翁承赞,一个是韩偓。翁承赞有《擢探花使三首》,其中的“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与“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同样洋溢着志得意满。韩偓的《余作探花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王勋成先生以此知杏园探花宴上还有长安歌妓参加。

  深得看花精髓的看花人,清朝李渔绝对算得上一个。在《闲情偶寄》中,他把“看花”和“听鸟”等而视之,以为二者须臾不可或分,所谓“既产娇花嫩蕊心代美人,又病其不能解语,复生群鸟以佐之”。然而,可惜“世人不知,目为蠢然一物,常有奇花过目而莫之睹,鸣禽悦耳而莫之闻者”。于是乎,“其捐资所购之姬妾,色不及花之万一,声仅窃鸟之绪余,然而睹貌即惊,闻歌辄喜,为其貌似花而声似鸟也”。在他看来,“贵似贱真,与叶公之好龙何异?”李渔说他不是这样,“每值花柳争妍之日,飞鸣斗巧之时”,他都是“夜则后花而眠,朝则先鸟而起,惟恐一声一色之偶遗也。及至莺老花残,辄怏怏有所失”。因此,他认为自己一生,“可谓不负花鸟;而花鸟得予,亦所称‘一人知己,死可无恨’者乎!”

  “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任何时候的看花人,当然都极少能达到李渔的境界。然稍稍有所思考,产生些许感悟,还是聊胜于狂拍之后发个朋友圈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