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开学了,一些学校的学费都由班主任代收,担心收到假币,学校要求家长在缴学费时将孩子的姓名写在人民币上,一张张崭新的人民币因此变成了“人名币”。前不久位于西安市城东的一所幼儿园开学了,在向学生家长收费的同时老师强调,要在学费的钱上写上孩子的姓名,再交给班主任。(9月4日《华商报》)
开学之际,因担心收到假币担责,一些班主任老师便要求家长缴纳学费时,必须将自己孩子的名字写在人民币上;这种“笨办法”,居然出自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人民教师之手,实在是令学校教育蒙羞。相比之下,网友建议用汇款、信封、微信红包等方式交学费,均比收“人名币”的办法便利、文明和安全。
首先,人民币变身“人名币”,是实名制的一次滥用。同时,因防假币收“人名币”,是对学生家长的极不信任。特别是,人民币变身“人名币”,损害了人民币的权威和尊严。人民币作为在我国市场流通的唯一货币,其权威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为此,国家不仅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而且出台了《人民币管理条例》,通过立法对人民币实施有效保护。但是,由于有关人民币保护的法律宣传缺位,加之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力,导致违法使用人民币事件频频发生,既损害了人民币的尊严,又扰乱了人民币发行、流通秩序。
比如,《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在人民币上写名字做标记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损毁人民币的违法行为。可见,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学生,在人民币上面签名,均属于破坏人民币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公安机关将给予警告并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对于学校和老师收“人名币”的违法行为,竟然没有一个相关部门出面进行制止与查处,倒是媒体和家长,又客串了一次执法者的角色,对此违法行为予以及时曝光。但是,什么问题都依赖社会和舆论监督,还要我们的执法部门干什么?因此,相关部门应切实担负起监管之责,加大对人民币保护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对人民币流通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法律的威严,维护人民币的尊严。
羊城晚报:钱的干活 2009-08-12 |
西安晚报:打击之前请先帮助鉴别假币 2009-10-26 |
长江日报:“假币受害者也被惩罚”的事实问题 2009-01-15 |
长江日报:“假币受害者也被惩罚”的事实问题 2009-01-15 |
银行假币 2008-11-14 |
汪昌莲:发行新版人民币应告知人民 2010-12-08 |
汪昌莲:人民币的尊严不容亵渎 2010-12-30 |
南京日报:防假币不能光靠公众“火眼金睛” 2013-07-01 |
新华网:假钞是否能从银行走出去? 2009-01-10 |
银行假币 2008-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