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英雄的“出身”与“用武之地”
江曾培
//www.workercn.cn2015-10-10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摘理得诺贝尔生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大陆首次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人们在欢庆之余,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屠呦呦在此之前并不出名,她本人是个“三无”科学家:无留洋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他所研究的领域也不热门,为中草药。这就使她的获奖具有“爆冷门”的意味。不仅许多平民百姓不知道屠呦呦是谁,不少科学界人士也感到意外。这也好,正好促使人们在追求科技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突破中冷静下来,对时下的科研评价、科研体制等方面问题作些清醒的思考,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是“英雄不论出身”。留过学的,戴过博士帽的,自然是值得重视的高端人才。进了科学院成为院士,则更是尖端人才,需要倍加珍惜。不过,并非是“野无遗贤”,在这个小圈子以外,还有着大量出类拔萃之才。一旦有适宜的土壤气候,就会脱颖而出。最后能否成为“英雄”,不取决于光环式的“出身”,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凡是重大的科学研究都是极其艰辛的,重大的科学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家坐得住“冷板凳”。屠呦呦从发现青蒿素,到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经历了40 年,从那个时候到今年获奖又经过了10 年,她说现在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曾收集汇总出2000多个治疟方药,然后精选出640个。1971年提取到191号(即191次实验)药物样品时,才显示出100%的抑制率。她曾在60天内对30例疟疾患者做临床观察,并曾自己以身试毒。在半个多世纪的日月中,她默默地耕耘,“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为人民驱疟造福,虽然没有取得科学最高殿堂科学院的身份,但还是成了“英雄”。

  启示之二,是处处有用武之地。如今攀科学高峰,多习惯于描准一些热门领域,这自然也是必要的,但是,那些不被关注的冷门地方,也是大有可为的。中草药和中医科学院都是名不经传的研究领域和单位,但在这些不被关注、不随大流的领域和单位、群体和个人,只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努力,也可以开出奇花异葩。屠呦呦的成就表明,科学研究只要吻合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并非只有“热门”领域才是“用武之地”。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就此表示,这是给我国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格局带来一个认识上的挑战,即并非只有在热门的领域、热门的方向、热门的地域,我们才能创造举世闻名、永载史册的成就,我们要不拘一格地选择方向、选择课题、资助人才,“不在于发了多少文章、得了多少荣誉,关键在于它的独到和精到”。屠呦细获诺奖,将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沉下心来深耕自已脚下的“三亩地”,不论“热门”和“冷门”,都是可以“用武之地”,关键在于自已能“用武”、善“用武”,同时也需要革新我国科技评价和创新的体制机制,让广大科技人员能放开手脚悉心“用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