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接二连三地发生高校学生遭遇诈骗事件,近日,在江苏省大学新生报到现场,防诈骗这个主题得到重点关注。记者注意到,东南大学新生每人拿到一本《2016大学新生安全手册》。据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学后江苏省大学新生每人都要参加“安全知识考试”。60%以上题目与防电信诈骗有关,不达80分要重考。(8月29日《北京晨报》)
●支持
并非多此一举
新生须参加防诈骗考试而未满80分要重考,对此,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是“小题大做”,其实,在笔者看来,“防诈骗考试”是大学必修课。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们不仅要“导学”,更要“导为人之道”,这其间,作为大学新生,起码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现实社会里,不可能处处都是“无菌世界”,对此,除了相关部门有所作为之外,公民个人也要“防人之心不可无”。
组织大一新生参加防诈骗考试,这是教育部门及高校对学子们的一种“负责任”,也可以说,“防诈骗考试”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且这门课非满80分不可;反过来说,作为大学新生,不应该有抵触情绪,面对那本《新生安全知识手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学而时习之”,并争取考得高分。
“新生安全”,不仅经济上要防骗,还有消防安全、出行安全、饮食安全等,对这些基本常识的了解与掌握,并非“权宜之计”,而是能受益一辈子。如果“生命安全意识”不强,一旦人的生命都没有了,所有的一切都“统统归零”,那“第一”又有何意义,又有何价值?
防诈骗考试而未满80分重考,江苏这种“较真”的劲头,各地高校都该有这种精气神儿,更应与时俱进而“安全知识手册年年更新年年考”。(张传发)
●评判
不能止于考试
在诈骗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大学对新生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知识考试”,重点考核新生防诈骗知识,这样的入学考试,做法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一次入学“防诈骗”考试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颇值得商榷。事实上,新闻一出,很快就有人指出,“防骗考试”应付得了电信诈骗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次入学考试“防诈骗”,充其量只是让新生们了解防诈骗知识,但不代表就此有了防诈骗意识,更不代表有了防诈骗的能力。要知道,电信诈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渐发达,其手段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隐蔽,令人防不胜防,一张试卷再多的考题也装不进防诈骗的技能。
当然,抛开公安机关加大力度打击诈骗行为、完善相关保护机制不说,高校开展入学考试“防诈骗”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防诈骗就需要强化人们的防范意识。对于防诈骗来说,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远比加强技术上的保护更重要,如果人们想当然认为诈骗案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未能及时消除麻痹思想,下一个上当的或许就在我们身边。
无疑,考试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事实上,早在2014年7月,南京警方就曾创新推出“防诈骗考试卷”,比如“收到尾号为银行客服号的短信提示汇款,应该怎么做”、“朋友被骗,除了报警你还会建议他做些啥”……一道道不失现实意义的防诈骗考题,让人深受教育,也让人们在应对不同诈骗行为中有了一次演练的机会。
然而,防骗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我们也不能满足于一次“防诈骗”入学考试。对于高校来说,提高学生防诈骗意识还需更多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考试,还可以探索更具实际操作意义的演练,让防诈骗生活化。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防诈骗意识的提高需要从小抓起,防诈骗考试更需要全民参与,只有广泛而深度的参与,才能根本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禹海君)
●质疑
像是黑色幽默
大学新生要参加防诈骗考试,不满80分的还要重考,有点像黑色幽默,却让人笑不出来。学校和学生都是被逼的——如果不是诈骗现象泛滥成灾,怎么会催生如此奇葩的考试呢?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骗子越来越多了,傻子明显不够用了。”话虽不好听,却也非常生动地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某些“乱象”。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和为数不少的骗子,揭骗专家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普通百姓岂不更是防不胜防,更别说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新生了。通过考试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无疑也是学校“负责任”的做法。
曾有人开玩笑说,当今社会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各种各样的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药品鉴定专家、法律专家、维权专家……貌似有点夸张,却也并非完全信口开河,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反常现象也都在考验着人们的“生存能力”。现在,在那已经密密麻麻的生存技能清单中,难道还要再加上一个“防骗专家”了吗?
骗子行骗,至少有几个道具必不可少,比如电话、比如银行账户,并非无迹可寻。可为何这些相关单位常让骗子顺利蒙混过关?打击诈骗不能仅靠老百姓自己去防备,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真正负起责任来,在打击诈骗的考场上交一份合格答卷,而不是把人们逼成“防骗专家”。(乔志峰)
●建议
防骗更要堵骗
从诈骗犯行骗成功的名单上不乏大学生、大学生遭遇“裸条网贷”威胁等案例来看,如今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虽然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设了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但安全教育依然存在某些缺失,使得一些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大学新生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尤为必要,且能够向下涟漪出“安全教育”的连贯性,引起更广泛的重视和更全面的安全教育。
从江苏省的实践来看,学校将安全知识手册分为了入学篇、防骗篇、网贷安全篇、防盗篇等12个篇章。这些安全教育内容正涵盖了当前大学生容易遭遇的危险因素,适时而有针对性。此外,通过上机考试的形式,要求考试通不过的必须补考,一直考到通过为止,也足以彰显当地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和保护学生的决心。可以说,有此努力,大学生不论是安全意识还是自我保护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认清,即使大家都有了能够概述现有骗术的“安全手册”,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们总能“花样翻新”,找到大家防不胜防的“突破口”,那些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却又是互联网的重度参与者的学生难免再被骗子围猎。
防骗需要重视安全教育,更要辅以源头的清理,就是解决好信息泄露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解决好手机、网络实名制等问题,当然,还有面对诈骗案件的严厉制裁和不遗余力的追责。唯此,才能真正减少行骗成功的概率和可能性。
总之,安全知识教育是必须补上的一课,然而减少以个人信息泄露为依托的成功“骗局”,仍需辅以以“信息保护”为切入点的“堵骗”行动。(吴左琼)
●三言两语
“防骗考”强制性地让学生提高防骗意识和能力,显然十分必要和及时。
——钱夙伟
这种体现在纸面上的成绩,并不能彻底防止学生遭遇诈骗,而分数的多少更无法体现学生防骗技能的高低。
——朱丹
防诈骗不能只限于学校组织的考试,还应该多方努力,各部门合力,如此,形成防诈骗的社会机制,电信诈骗才不会得逞。
——吴志
骚扰电话何时休?不缺办法,缺的是惩罚。唯有增加“骚扰成本”,才有望让骚扰电话销声匿迹。
——王军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