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奇瑞发动机创新团队在业务研讨。陈旻摄(人民视觉)
在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上,奇瑞汽车发动机工程研究院院长朱航作为团队代表,接过“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奖牌。对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荣誉和认可,更寄托着他们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追梦与圆梦历程。
“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汗水,有欢笑、有收获,以自主为根、以创新为魂,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朱航说。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和“十一五”“863”计划项目的HCCI发动机研发项目,已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阶段性验收,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研发国内自主开发的首款缸内直喷汽油机,已批量生产;是国内首家在EMS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奇瑞发动机研发创新团队竟是诞生在“异想天开”的基础上。
发动机被称为汽车的“心脏”,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为不敢碰的技术。奇瑞与外国公司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发动机问世时,轰动业内——奇瑞发动机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古春山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背着缸盖到处去做实验时,业内很多人都认为凭奇瑞当时的条件,自主研发发动机简直是“异想天开”。
为真正掌握发动机技术,奇瑞2002年将上一年的经营利润全部拿出,用这笔当时算是公司全部“家当”的资金,与世界最著名发动机研发企业——奥地利AVL公司进行产品联合开发。奇瑞派出一大群刚毕业的研究生,开始长达10年的合作与学习。
“刚开始我们做‘小学生’,外国公司怎么说我们就照着做。慢慢地我们开始发现问题,不断地讨论、争议,到后来能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朱航说,通过“跟着学、一起做、自己干”三部曲,奇瑞终于主导研发出第二代直至第三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与国际主流发动机品牌相比,其主要技术指标已站到同一水平线上。
奇瑞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延续。创新团队内部坚持“再忙不能减培训、再苦不能省研发”,始终将培训作为日常重点工作开展。培训形式多样化,包括从国内外聘请优秀的发动机专家到奇瑞讲学,老带新、师带徒,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同时,团队积极发挥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主动学、主动干”。
团队2007年荣获中国侨联第二届成果交流会自主创新成果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荣获安徽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
从当初的“小草房”,到现在的“大奇瑞”;从起步时的“八大金刚”,到现在700多人的科研团队,发动机工程研究院承担着各类发动机研发项目54项,其中重大科技项目15项;申报各类专利600余项,发明专利130余项。奇瑞开发的发动机产品5年内共生产320多万台,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00亿元,产品连续5年被评为年度“中国十佳发动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中国人对工业振兴的期待!民族工业中国梦的前景在召唤着我们……”朱航说。